|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RAMS评估的概念和国内外现状 | 第10-11页 |
| ·电气化铁路概述 | 第11页 |
| ·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概念 | 第11页 |
| ·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2-13页 |
| 2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层次 | 第13-15页 |
|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层次的结构和框架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和实现算例的层次 | 第14-15页 |
| 3 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HL I) | 第15-30页 |
| ·外部电力系统对电气化铁路供电的可靠性评估概述 | 第15-17页 |
| ·大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综述 | 第15页 |
| ·外部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定义和解析表达式 | 第15-17页 |
| ·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算法的研究 | 第17-24页 |
| ·初始状态即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的设定 | 第17-18页 |
| ·蒙特卡罗仿真生成系统评估的状态 | 第18-20页 |
| ·最优削减负荷的概念和方法 | 第20-22页 |
| ·具体调整方案 | 第22-24页 |
| ·算法的程序实现 | 第24-25页 |
| ·程序框图 | 第24-25页 |
| ·JAVA各主要class实现的功能 | 第25页 |
| ·算例分析、统计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 第25-30页 |
| ·实际系统分析 | 第25-26页 |
| ·实际系统的计算 | 第26-29页 |
| ·指标分析 | 第29-30页 |
| 4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的可靠性评估(HL II) | 第30-59页 |
| ·主接线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和指标 | 第30-39页 |
| ·电气主接线元件的分类 | 第30-32页 |
| ·静态元件 | 第30页 |
| ·动态元件 | 第30-32页 |
| ·元件故障状态的性质和分类 | 第32-33页 |
| ·元件的可靠性模型 | 第33-36页 |
| ·搜索故障与概率的计算 | 第36-37页 |
| ·电气主接线指标 | 第37-39页 |
| ·建立可靠性评估的数学模型 | 第39-44页 |
| ·最小割集的概念 | 第39-41页 |
| ·邻接终点矩阵算法搜索最小割集 | 第41-43页 |
| ·完成任意网络最小割集计算程序 | 第43-44页 |
| ·在此程序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软件 | 第44页 |
| ·以京津客运专线为例进行可靠性评估 | 第44-59页 |
| ·变电所主接线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的一般步骤为 | 第44-46页 |
| ·京津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图 | 第46页 |
| ·三种主接线方式的主接线简化图 | 第46-47页 |
| ·京津客运专线变电所主接线评估的可靠性判据 | 第47-48页 |
| ·画出各种情况的拓扑图,找出各阶故障事件 | 第48-49页 |
| ·进行拓扑分析求最小割集 | 第49-51页 |
| ·元件的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51-53页 |
| ·三种方案的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53-57页 |
| ·三种方案的经济指标计算 | 第57-58页 |
| ·三种方案的综合分析 | 第58-59页 |
| 5 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HL V) | 第59-83页 |
| ·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59-61页 |
| ·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解析法 | 第59-61页 |
| ·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 | 第61-66页 |
| ·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 第61-63页 |
| ·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63-64页 |
| ·负荷模型 | 第64-65页 |
| ·可靠性准则 | 第65-66页 |
| ·基于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的电气化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66-70页 |
| ·有关定义 | 第66-67页 |
| ·基本原理 | 第67-68页 |
| ·最小割集算法 | 第68页 |
| ·算法的改进 | 第68-69页 |
| ·算法流程图 | 第69-70页 |
| ·算例分析及讨论 | 第70-81页 |
| ·算例简介 | 第70页 |
| ·京津客运专线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具体分析方法 | 第70-71页 |
| ·京津客运专线电力供电系统可靠性具体计算 | 第71-75页 |
| ·可靠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75-81页 |
| ·结论 | 第81-83页 |
| 6 总结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作者简历 | 第86-8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