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10-11页 |
2 相关理论述评及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经济增长与失业理论述评 | 第11-13页 |
·奥肯定律 | 第11页 |
·索洛模型中失业与生产力水平增长的关系 | 第11-12页 |
·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失业的关系 | 第12-13页 |
·国外大学生失业理论的研究 | 第13-15页 |
·我国大学生失业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3 我国经济高增长下大学生失业的现状 | 第16-27页 |
·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大学生范围的界定 | 第16页 |
·失业的界定 | 第16页 |
·大学生失业的界定 | 第16-17页 |
·初次就业率 | 第17页 |
·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类型 | 第17-20页 |
·结构性失业 | 第17-19页 |
·自愿性失业 | 第19-20页 |
·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特点 | 第20-24页 |
·大学生失业的矛盾性 | 第20-22页 |
·大学生失业的相对性 | 第22页 |
·大学生失业的长期性 | 第22-24页 |
·大学生失业的客观必然性 | 第24-27页 |
·大学生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 | 第24页 |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必然长期存在 | 第24-25页 |
·大学生失业并没有降低大学入学率 | 第25-26页 |
·大学生失业现象也并非一无是处 | 第26-27页 |
4 大学生失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27-32页 |
·大学生失业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 第27-29页 |
·我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 第27页 |
·社会资源的浪费 | 第27-28页 |
·家庭教育投资的浪费 | 第28页 |
·大学生自身的成本 | 第28-29页 |
·大学生失业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 第29-30页 |
·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积极性,尤其是农村家庭 | 第30页 |
·抑制消费 | 第30-31页 |
·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 第31-32页 |
5 经济高增长下大学生失业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 第32-41页 |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用结构性失业理论来解释专业结构性失业 | 第32-34页 |
·用工作搜寻理论来解释区域结构性失业和行业结构性失业 | 第34-36页 |
·用筛选理论来解释大学生学历结构性失业 | 第36-37页 |
·用贝克尔歧视理论来解释性别结构性失业 | 第37-39页 |
·用保留工资和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解释大学生自愿失业 | 第39-41页 |
6 缓解大学生失业的对策及建议 | 第41-49页 |
·政府方面应作的努力 | 第41-44页 |
·把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从“增长优先”转变为“就业优先” | 第41页 |
·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 第41-42页 |
·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加大就业吸纳力度 | 第42-43页 |
·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并从制度上明确教育的差异性 | 第43页 |
·提供透明、公平、快捷的就业信息平台 | 第43-44页 |
·加大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优惠政策力度 | 第44页 |
·高校方面的努力 | 第44-46页 |
·高校要合理设置专业,加强师德建设 | 第44-45页 |
·规范高校就业渠道和媒介 | 第45页 |
·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 | 第45-46页 |
·用人单位应当理性招聘 | 第46-47页 |
·企业要避免人才高消费的理念 | 第46页 |
·用人单位要对所需人才进行科学定位 | 第46页 |
·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主动在高校形成自己的人才库 | 第46页 |
·企业招聘信息应尽量明确学历要求 | 第46-47页 |
·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 第47-49页 |
·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 第47页 |
·正确认识自己,理性确定保留工资,改变就业观念 | 第47-48页 |
·积极自主创业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详细摘要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