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63页 |
第一节 光动力疗法简介 | 第8-17页 |
一、光动力疗法的发展史 | 第8-9页 |
二、光动力疗法的机制 | 第9-11页 |
三、光动力疗法三要素 | 第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7页 |
第二节 光疗药物简介 | 第17-38页 |
一、卟啉类光敏剂 | 第17-20页 |
二、非卟啉类光敏剂 | 第20-23页 |
三、竹红菌素光敏剂 | 第23-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第三节 以DNA 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简介 | 第38-45页 |
一、DNA 靶向药物与DNA 的结合方式 | 第38页 |
二、传统DNA 靶向药物 | 第38-40页 |
三、对DNA 小沟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小分子化合物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第四节 基于Netropsin 结构的DNA 靶向药物简介 | 第45-61页 |
一、Netropsin 和Distamycin 系列化合物的特点 | 第45-47页 |
二、基于Netropisin 和Distamycin 结构的DNA 靶向药物 | 第47-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第五节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61-63页 |
第二章 寡聚吡咯酰胺修饰的竹红菌乙素的合成 | 第63-71页 |
一、合成研究背景 | 第63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63页 |
三、实验部分 | 第63-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三章 寡聚吡咯酰胺修饰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的光动力性质 | 第71-80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71-72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72-78页 |
三、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寡聚吡咯酰胺修饰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与DNA 相互作用研究 | 第80-88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80-82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82-86页 |
三、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8页 |
第五章 抗坏血酸对寡聚吡咯酰胺修饰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的光动力性质影响 | 第88-93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88页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88-91页 |
三、小结 | 第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博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