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一、学术史回顾 | 第9-12页 |
(一) 晋商与乡村社会变迁 | 第9-11页 |
(二) 山西区域商帮 | 第11-12页 |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一) 时间界定 | 第12页 |
(二) 晋南地区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三) 乡村社会、社会变迁的内涵 | 第13页 |
三、晋南地区商人概况 | 第13-20页 |
(一) 明代以前晋南地区的商业传统 | 第13-14页 |
(二) 明代晋南商人的概况 | 第14-20页 |
第二章 晋南商人与晋南家庭变迁 | 第20-37页 |
一、家庭关系的变化 | 第20-28页 |
(一) 夫妻关系的变化 | 第20-26页 |
(二) 代际关系的特点 | 第26-28页 |
二、家庭功能的变化 | 第28-34页 |
(一) 经济功能的变化 | 第28-30页 |
(二) 家庭赡养与抚育功能的变化 | 第30-34页 |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 | 第34-37页 |
(一) 小家庭的出现 | 第34-35页 |
(二) 大家庭的维持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晋南商人与晋南乡村社区变迁 | 第37-53页 |
一、晋南商人对社区活动的参与 | 第37-44页 |
(一) 社区教育 | 第37-38页 |
(二) 社区救济 | 第38-41页 |
(三) 社区公共建设 | 第41-42页 |
(四) 社区防御 | 第42-44页 |
二、影响 | 第44-53页 |
(一) 对以户籍制为中心的传统人口制度的冲击 | 第44-46页 |
(二) 对原民间权力结构的挑战 | 第46-47页 |
(三) 社区生存空间的开拓 | 第47-50页 |
(四) 打破乡村社会的封闭状态,带来地区的开放发展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晋南商人与晋南社会阶层变迁 | 第53-60页 |
一、晋南商人阶层的出现 | 第53-56页 |
(一) 晋南商帮的形成 | 第53页 |
(二) 士人从商 | 第53-56页 |
二、商人向官员、乡绅的转变 | 第56-60页 |
(一) 晋南商人向官员阶层的流动 | 第56-58页 |
(二) 晋南商人向乡绅的转变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