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中国石油安全的状况分析 | 第15-23页 |
·中国石油供需平衡的基本态势 | 第15-18页 |
·中国石油分布与储量分析 | 第15页 |
·中国石油生产能力分析 | 第15-17页 |
·中国石油供需平衡分析 | 第17页 |
·中国石油进口的地域构成 | 第17-18页 |
·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1页 |
·供应安全 | 第18-19页 |
·运输安全 | 第19页 |
·储备安全 | 第19-20页 |
·价格安全 | 第20-21页 |
·当前中国石油安全的核心是运输安全 | 第21-23页 |
3. 世界石油资源与世界石油通道 | 第23-31页 |
·世界石油形势 | 第23-26页 |
·世界石油储量的地理分布 | 第23-24页 |
·世界石油生产的地域格局 | 第24-25页 |
·世界石油消费的地域格局 | 第25-26页 |
·世界石油通道 | 第26-28页 |
·世界石油通道类型 | 第26页 |
·世界主要石油通道 | 第26-28页 |
·中国石油运输“路线图” | 第28-31页 |
·海洋运输路线——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石油运输 | 第28页 |
·管道运输路线——中哈、中俄、中缅等管道运输 | 第28-29页 |
·铁路运输路线——中俄、中哈 | 第29-31页 |
4. 我国石油海洋运输通道上的地缘安全因素分析 | 第31-45页 |
·中东石油运输通道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31-37页 |
·霍尔木兹海峡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31-32页 |
·印度洋航线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32-35页 |
·南中国海航线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35-37页 |
·非洲石油运输通道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37-42页 |
·美国非洲战略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37-39页 |
·产油国政治动荡与中国石油安全——以利比亚、苏丹为例 | 第39-40页 |
·海盗活动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40-42页 |
·南美石油运输通道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42-45页 |
·中国的中南美洲石油战略 | 第42页 |
·中美、中日关系与中国的石油安全 | 第42-43页 |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石油安全 | 第43-45页 |
5. 我国石油陆上运输通道上的地缘安全因素分析 | 第45-51页 |
·中哈石油运输管道 | 第45-46页 |
·中哈石油运输管道概况 | 第45页 |
·中哈石油运输管道的地缘意义 | 第45-46页 |
·中哈石油管道的未来展望 | 第46页 |
·中俄石油管道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46-48页 |
·中俄石油管道概况 | 第46-47页 |
·中俄石油管道的地缘意义 | 第47-48页 |
·中俄石油管道的未来展望 | 第48页 |
·中缅石油管道与中国石油安全 | 第48-51页 |
·中缅石油管道概况 | 第48页 |
·中缅石油管道的地缘意义 | 第48-49页 |
·中缅石油管道的未来展望 | 第49-51页 |
6. 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措施 | 第51-55页 |
·突破传统思维限制,制定石油地缘战略 | 第51页 |
·科学判断综合国力,把握石油格局变化 | 第51-52页 |
·拓宽石油运输通道,实现进口通道多元 | 第52-53页 |
·推动区域互补合作,保障石油通道畅通 | 第53页 |
·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有限发展尖端武器 | 第53-5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页 |
·研究不足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