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抬工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抬工文化 | 第7-9页 |
第一章 抬工文化的形成与表现 | 第9-31页 |
一、抬工文化形成的客观因素 | 第9-11页 |
二、抬工文化形成的内在机制 | 第11-14页 |
三、抬工文化形成的要件 | 第14-26页 |
(一) 抬工工具的创制 | 第14-18页 |
(二) 抬工队伍的形成 | 第18-19页 |
(三) 抬工技艺的成熟 | 第19-24页 |
(四) 抬工行规的完善 | 第24-26页 |
四、抬工文化的信仰与禁忌 | 第26-31页 |
(一) 抬工文化的传说 | 第26-27页 |
(二) 抬工文化的信仰 | 第27-29页 |
(三) 抬工文化的禁忌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抬工号子的艺术特色 | 第31-52页 |
一、劳动号子概说 | 第31-32页 |
二、抬工号子的创作特点 | 第32-35页 |
三、抬工号子的思想内容 | 第35-39页 |
四、抬工号子的音乐特质 | 第39-43页 |
五、抬工号子的文化特质 | 第43-48页 |
六、抬工号子的特殊形式——抬工隐语 | 第48-52页 |
(一) 抬工隐语的形成 | 第48-50页 |
(二) 抬工隐语的内容及内涵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抬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第52-57页 |
一、抬工文化的传承方式 | 第52页 |
二、抬工文化的生存危机 | 第52-53页 |
三、抬工文化的保护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