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7页 |
一、上市公司及监事会概念 | 第7-8页 |
(一)、上市公司的概念 | 第8页 |
(二)、监事会的功能 | 第8页 |
二、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8-13页 |
(一)、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立法的历史沿革 | 第9-11页 |
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监事会立法 | 第9-10页 |
2、改革开放以后上市公司监事会立法的新发展 | 第10-11页 |
(二) 相关国家的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模式 | 第11-13页 |
1、德国的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模式 | 第11页 |
2、美国的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模式 | 第11-12页 |
3、日本的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模式 | 第12-13页 |
三、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部分失效的分析 | 第13-27页 |
(一)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部分失效的法理分析 | 第13-16页 |
1、上市公司的性质分析 | 第13-15页 |
2、我国上市公司监事的行为 | 第15-16页 |
(二)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部分失效的具体分析 | 第16-27页 |
1、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定位 | 第16-17页 |
2、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外部环境 | 第17-18页 |
3、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的任免和构成 | 第18-20页 |
4、上市公司监事的资格 | 第20-21页 |
5、监事会的监督职权及行驶方式 | 第21-23页 |
6、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状况 | 第23-25页 |
7、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及约束机制 | 第25-27页 |
四、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 第27-39页 |
(一)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内部完善 | 第28-35页 |
1、重新定位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服务对象 | 第28-30页 |
2、改革监事会的组织制度 | 第30-32页 |
3、扩充和细化监事会的相关监督职权 | 第32-33页 |
4、改革监事会行使职权的方式 | 第33-34页 |
5、强化监事会的内部激励机制 | 第34页 |
6、完善监事的义务和责任 | 第34-35页 |
(二)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督的其他制度设计 | 第35-39页 |
1、促进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相契合 | 第35-36页 |
2、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独立监事制度的引进 | 第36-37页 |
3、股票和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 | 第37页 |
5、健全评价体系 | 第37-39页 |
五、结语与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