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符号与缩略语 | 第16-18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20-83页 |
第一章 硒的分布、代谢及生物学功能 | 第20-46页 |
1 硒的理化性质与自然分布 | 第20-21页 |
·硒的理化性质 | 第20页 |
·硒的自然分布特点 | 第20-21页 |
2 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及代谢 | 第21-24页 |
·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 第21-22页 |
·动物对硒的吸收和运输 | 第22-23页 |
·硒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 第23页 |
·硒的排泄 | 第23-24页 |
3 硒的生物活性形式及其功能 | 第24-28页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家族 | 第24-25页 |
·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ID)家族 | 第25-26页 |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家族 | 第26-27页 |
·硒代磷酸盐合成酶(SPS) | 第27页 |
·硒蛋白P(SeP) | 第27-28页 |
·硒蛋白W(SeW) | 第28页 |
4 硒的生物调节作用 | 第28-35页 |
·硒的抗氧化作用 | 第28-29页 |
·硒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29-31页 |
·硒对代谢的调节 | 第31页 |
·硒对繁殖的调节 | 第31-32页 |
·硒的解毒作用 | 第32页 |
·硒对硒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6页 |
第二章 有机硒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46-67页 |
1 动物缺硒症和硒毒症 | 第46-48页 |
·动物缺硒症 | 第47页 |
·动物硒毒症 | 第47-48页 |
2 动物和人对硒的需要量 | 第48-49页 |
3 有机硒产品的研发现状 | 第49-56页 |
·植物天然合成的富硒产品 | 第50-52页 |
·植物种子发芽转化的产品 | 第52-53页 |
·微生物合成转化的富硒产品 | 第53-55页 |
·硒的动物转化 | 第55-56页 |
4 有机硒在养禽业中的应用研究 | 第56-59页 |
·硒氨基酸的应用研究 | 第56-57页 |
·富硒酵母的应用研究 | 第57-59页 |
·其它有机硒的应用研究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第三章 益生菌的研究现状 | 第67-83页 |
1 益生菌的概念 | 第67-68页 |
2 益生菌的种类 | 第68-69页 |
3 益生菌的作用 | 第69-73页 |
·补充有益菌群,调整肠道菌群平衡,防治胃肠疾病 | 第69页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第69-70页 |
·降低胆固醇 | 第70-71页 |
·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 | 第71页 |
·抑制肠道内氨及胺等毒性物质的产生 | 第71-72页 |
·促进乳糖的消化吸收,缓解不耐乳糖症 | 第72页 |
·抑制肿瘤 | 第72-73页 |
4 益生菌作用的机制 | 第73-74页 |
·生态平衡理论 | 第73页 |
·生物拮抗理论 | 第73页 |
·生物夺氧理论 | 第73页 |
·三流循环学说 | 第73-74页 |
5 益生菌在养禽业的应用现状 | 第74-77页 |
·禽消化道的正常菌群 | 第74-75页 |
·益生菌在禽类上的应用 | 第75-77页 |
6 提高益生菌应用效果的措施 | 第77-78页 |
7 目前国内外对益生菌的研究热点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83-189页 |
第四章 富硒益生菌对蛋鸡生产性能、肝脏脱碘酶Ⅰ活性和血清T3、T4水平的影响 | 第83-9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6-91页 |
3 讨论 | 第91-93页 |
4 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第五章 富硒益生菌对蛋鸡脾硒含量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 第96-10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6-9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2页 |
3 讨论 | 第102-104页 |
4 小论 | 第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富硒益生菌对蛋鸡血液硒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06-11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4页 |
3 讨论 | 第114-115页 |
4 小结 | 第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8页 |
第七章 富硒益生菌对蛋鸡肝脏、肾脏和心肌硒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18-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8-1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9-128页 |
3 讨论 | 第128-132页 |
4 小结 | 第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4页 |
第八章 富硒益生菌对蛋鸡肝脏GPX-4酶和IDⅠ酶mRNA水平的影响 | 第134-1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4-1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37-142页 |
3 讨论 | 第142-148页 |
4 小结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4页 |
第九章 富硒益生菌对蛋硒含量、蛋GSH-PX活性及蛋哈夫单位的影响 | 第154-1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4-1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57-161页 |
3 讨论 | 第161-164页 |
4 小结 | 第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68页 |
第十章 富硒酵母对蛋鸡组织硒分布及蛋硒含量的影响 | 第168-1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8-17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0-175页 |
3 讨论 | 第175-177页 |
4 小结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80页 |
第十一章 富硒酵母对鸡蛋硒分布及其存在形式的影响 | 第180-1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0-18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1-184页 |
3 讨论 | 第184-186页 |
4 小结 | 第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89页 |
全文结论 | 第189-19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90-191页 |
致谢 | 第191-19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