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纤维面料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1-15页 |
·海藻纤维概述 | 第11页 |
·海藻纤维的发展动态 | 第11-13页 |
·国外发展动态及主要应用 | 第11-13页 |
·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海藻纤维基本性能研究 | 第15-29页 |
·海藻纤维形态特征测试 | 第15-16页 |
·试验仪器 | 第15页 |
·试验步骤 | 第15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5-16页 |
·海藻纤维长细度测试 | 第16-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7页 |
·试验基本原理 | 第17页 |
·试验仪器 | 第17页 |
·试验主要步骤 | 第17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7-18页 |
·纤维拉伸性能测试 | 第18-19页 |
·试验仪器 | 第18页 |
·试验步骤 | 第1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8-19页 |
·海藻纤维比电阻测定 | 第19-20页 |
·试验仪器 | 第19页 |
·试验步骤 | 第19-20页 |
·仪器调整 | 第19页 |
·试样准备 | 第19页 |
·测试比电阻 | 第19-2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页 |
·纤维吸湿性能 | 第20-27页 |
·试验试样与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步骤 | 第21页 |
·吸湿试验 | 第21页 |
·放湿试验 | 第21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1-22页 |
·海藻纤维的吸湿、放湿曲线 | 第21页 |
·海藻纤维吸湿现象分析 | 第21-22页 |
·海藻纤维吸、放湿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22-25页 |
·海藻纤维吸、放湿速度回归曲线的建立 | 第25-27页 |
·海藻纤维吸放湿特性分析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海藻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 第29-53页 |
·染色的基本理论 | 第29-34页 |
·上染机理 | 第29-30页 |
·上染过程 | 第29页 |
·染料与纤维的结合 | 第29-30页 |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 | 第30页 |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模型 | 第30-31页 |
·染料的选择 | 第31-32页 |
·活性染料染色机理 | 第32-33页 |
·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的因素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用纤维 | 第34页 |
·实验染化料 | 第34-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实验方案 | 第35页 |
·测定方法 | 第35-37页 |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上染率的测定方法 | 第36页 |
·固色率的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9页 |
·汽巴克隆 FN 型活性染料染色 | 第37-39页 |
·染色处方 | 第37页 |
·工艺曲线 | 第37页 |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实验数据及结果 | 第38-39页 |
·汽巴克隆 LS 型活性染料 | 第39-42页 |
·染色处方 | 第39-40页 |
·工艺曲线 | 第40页 |
·染色步骤 | 第40页 |
·实验数据及结果 | 第40-42页 |
·B 型活性染料 | 第42-45页 |
·染色处方 | 第42页 |
·染色步骤 | 第42页 |
·工艺曲线 | 第42-43页 |
·实验数据及结果 | 第43-45页 |
·直接染料 | 第45-47页 |
·染色处方 | 第45页 |
·工艺曲线 | 第45页 |
·染色步骤 | 第45页 |
·实验数据及结果 | 第45-47页 |
·染料的确定 | 第47-49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9-51页 |
·不同染料对上染率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染料对固色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双活性基对活性染料在海藻纤维上的固色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海藻纤维纺纱工艺研究 | 第53-68页 |
·针织工艺对纱线的要求 | 第53页 |
·海藻纤维纺纱工艺 | 第53-60页 |
·试纺目的 | 第53-54页 |
·预处理 | 第54页 |
·纺纱工艺流程 | 第54页 |
·各工序技术要点,工艺参数 | 第54-59页 |
·开清棉 | 第54-55页 |
·梳棉 | 第55-56页 |
·并条 | 第56-57页 |
·并条工序的目的与任务 | 第56页 |
·并条工艺参数 | 第56-57页 |
·粗纱 | 第57-58页 |
·粗纱的目的与任务 | 第57页 |
·粗纱工艺参数 | 第57-58页 |
·细纱 | 第58-59页 |
·细纱的目的与任务 | 第58页 |
·细纱工艺参数 | 第58-59页 |
·络筒工序 | 第59页 |
·纺纱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 第59-60页 |
·成纱质量 | 第60-63页 |
·纱线拉伸强力实验 | 第60页 |
·纱线条干均匀度实验 | 第60-62页 |
·纱线毛羽实验 | 第62-63页 |
·纱线捻度测试 | 第63页 |
·提高成纱质量的措施 | 第63-67页 |
·提高成纱强力的措施 | 第63-64页 |
·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的措施 | 第64-65页 |
·减少成纱毛羽的措施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海藻纤维系列针织物的研制与开发 | 第68-75页 |
·设计思路 | 第68页 |
·设备参数 | 第68页 |
·针织物的开发 | 第68-72页 |
·竖条网眼夹层组织 | 第69-70页 |
·涤盖藻组织 | 第70-71页 |
·乔其组织 | 第71-72页 |
·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 第72页 |
·织物参数 | 第72-73页 |
·后整理工艺 | 第73页 |
·染色工艺参数 | 第73页 |
·烘干 | 第73页 |
·热定型工艺 | 第73页 |
·整理后织物参数指标见5-4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海藻纬编织物性能测试 | 第75-80页 |
·原料选用与试样指标 | 第75页 |
·海藻纬编织物机械特性测试 | 第75-77页 |
·织物的抗拉伸断裂特性测试 | 第75页 |
·织物顶破性能测试 | 第75-76页 |
·织物耐磨性测试 | 第76页 |
·测试结果 | 第76页 |
·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织物的外观及其保持性的测试 | 第77-79页 |
·织物刚柔性测试 | 第78页 |
·织物折皱弹性测试 | 第78页 |
·测试结果 | 第78页 |
·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7章 海藻纬编织物热湿舒适性研究 | 第80-96页 |
·服装热湿舒适性概述 | 第80-81页 |
·热湿舒适性的研究方法 | 第81-82页 |
·海藻纬编织物导湿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82-89页 |
·针织物导湿理论 | 第82-84页 |
·织物液态水传导测试方式 | 第84-87页 |
·芯吸速率法 | 第84页 |
·滴液法 | 第84-86页 |
·蒸发法 | 第86-87页 |
·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织物的输水性能实验 | 第87-89页 |
·织物润湿性能 | 第89页 |
·海藻纤维针织物热传递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89-90页 |
·织物热传递理论 | 第89-90页 |
·测试原理 | 第90页 |
·测试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90页 |
·海藻纬编织物透气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90-91页 |
·热湿舒适性的聚类分析比较 | 第91-95页 |
·灰色聚类分析方法概述 | 第91-92页 |
·灰色聚类过程 | 第92页 |
·灰色聚类计算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