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财务管理和会计法论文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第18-27页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职业第18-22页
  一、注册会计师的概念和特征第18-20页
   (一) 注册会计师的概念第18-19页
   (二)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特征第19-20页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产生和发展阶段第20-22页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专家责任的特征和内容第22-25页
  一、注册会计师专家责任的特征第22-23页
   (一) 注册会计师的专家责任严格限于会计师的法定执业范围第22-23页
   (二) 注册会计师的专家责任是过失责任第23页
   (三) 注册会计师专家责任的形式主要为赔偿损失第23页
  二、注册会计师专家责任的内容——注意义务第23-25页
   (一) 英美法系关于注意义务的含义第23-24页
   (二) 大陆法系上注意义务的含义第24页
   (三) 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义务第24-25页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基础理论第25-27页
  一、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中“第三人”的概念第25-26页
  二、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特点第26-27页
   (一) 请求权主体不确定第26页
   (二) 言辞侵害第26页
   (三) 纯经济损失第26-27页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的界定第27-37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的界定第27-30页
  一、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认定的原则第27-30页
   (一) 合同相对性原则第27页
   (二) “已知第三人”原则第27-28页
   (三) “已预见第三人”原则第28-29页
   (四) “可合理预见第三人”原则第29-30页
  二、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认定原则的现实作用第30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的界定第30-32页
  一、德国注册会计师专家责任第三人的范围第31页
  二、法国注册会计师第三人专家责任的范围第31-32页
  三、大陆法系对注册会计师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界定的现实意义第32页
 第三节 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的界定第32-37页
  一、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界定的缺陷第32-34页
  二、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界定不清的法律后果第34-35页
  三、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范围界定的合理选择第35-37页
   (一) 英美法系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适用法律原则的借鉴第35-36页
   (二) 大陆法系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法律实践的启示第36-37页
第三章 对注册会计师第三人民事责任性质的分析第37-45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性质的认定第37-38页
  一、制定法对注册会计师民事侵权性质的认定第37页
  二、习惯法对注册会计师民事侵权性质的认定第37-38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性质的认定第38-40页
  一、合同责任第38-40页
   (一) 德国对第三人民事责任合同性质的认定第38-39页
   (二) 法国对第三人民事责任合同性质的认定第39-40页
  二、侵权责任第40页
 第三节 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性质的理论分析和司法实践第40-45页
  一、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违约性的排除第40-41页
  二、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侵权性质的认定第41-43页
   (一) 侵权责任的特点第41页
   (二) 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侵权性质的详细规定及积极后果第41-43页
  三、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侵权责任的现实争议和解决办法第43-45页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第45-62页
 第一节 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种类第45-47页
  一、过错责任原则第45-47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过错归责原则的规定第45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过错归责原则的规定第45-47页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第47页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选择第47-57页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特点决定归责原则的选择第47-50页
   (一) 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是技术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第47-48页
   (二) 注册会计师执业中“过错归责原则”的合理性第48-50页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中过错的认定——注意义务的界定第50-57页
   (一) 过错概念学说的两大派系及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客观过失说第50-52页
   (二) 过失的认定标准——注意义务及其标准的界定第52-53页
   (三) “合理注意义务”对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贡献第53-55页
   (四) 引入“合理注意义务”评判标准的审计准则在法律上的适用情况第55-56页
   (五) 合理注意义务标准在司法实践中的发展第56-57页
 第三节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评价第57-62页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规定第57-60页
   (一) 过错责任是我国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主要归责原则第57-59页
   (二) 无过错责任的例外适用第59-60页
  二、过错的判定标准和《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第60-62页
第五章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确定与承担第62-68页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第62-64页
  一、因果关系的基本分析方法第62-63页
   (一) 英美法系因果关系的基本分析模式第62-63页
   (二) 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的基本分析模式第63页
  二、“两分法”的应用在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侵权责任认定中的意义第63-64页
 第二节 损失赔偿范围第64-65页
  一、因信赖注册会计师不实陈述而遭受的实际损害第64页
  二、因信赖注册会计师不实陈述而丧失的机会利益第64-65页
   (一) 机会利益应受保护的合理性第64-65页
   (二) 机会利益确定且可计算第65页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损害责任范围第65页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共同侵权责任的合理分担第65-68页
  一、连带责任制度的弊端第66页
  二、按份责任制度的合理性第66-67页
  三、我国对于注册会计师共同侵权责任的承担和可能的改进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散杂货码头物流系统计费方法研究
下一篇:营口港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