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我国地震震害 | 第11-12页 |
·我国地震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 第12-13页 |
·建筑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鉴定方法的探讨 | 第18-33页 |
·现行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规定 | 第18-21页 |
·抗震鉴定目标 | 第18页 |
·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两级抗震鉴定方法 | 第19-21页 |
·抗震鉴定要求的调整 | 第21页 |
·抗震鉴定的结论和抗震对策 | 第21页 |
·抗震鉴定标准与抗震设计规范的关系 | 第21-22页 |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受力性能 | 第22-23页 |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方法探讨 | 第23-32页 |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抗震鉴定的第一步 | 第24-29页 |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抗震鉴定的第二步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鉴定实例分析 | 第33-47页 |
·工程概况 | 第33-35页 |
·抗震鉴定第一步评估 | 第35-38页 |
·抗震鉴定第二步评估 | 第38-45页 |
·结构建模 | 第38-41页 |
·验算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抗震鉴定结论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抗震加固方案 | 第47-62页 |
·抗震加固思路 | 第47-49页 |
·减小地震作用 | 第47-49页 |
·增大结构抗震能力 | 第49页 |
·主要抗震加固方法 | 第49-53页 |
·减小地震作用方法 | 第49-50页 |
·增大结构抗震能力方法 | 第50-53页 |
·粘滞阻尼器及其理论模型 | 第53-59页 |
·粘滞流体阻尼器 | 第53页 |
·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分析模型 | 第53-58页 |
·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布置方式和阻尼器的抗力 | 第58-59页 |
·加固方案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加固方案分析 | 第62-79页 |
·计算模型 | 第62-63页 |
·阻尼器参数设置 | 第62页 |
·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用 | 第62-63页 |
·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63-78页 |
·层间位移角 | 第63-65页 |
·位移 | 第65-69页 |
·层间剪力 | 第69-73页 |
·阻尼器性能 | 第73-74页 |
·结构顶层反应 | 第74-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79-81页 |
·总结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