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荒漠绿洲胡杨繁殖特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1.研究进展 | 第8-15页 |
| ·胡杨的研究进展及学术空白点 | 第8-11页 |
| ·胡杨的有性繁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胡杨的无性繁殖研究进展 | 第10页 |
| ·胡杨研究的学术空白点 | 第10-11页 |
| ·繁殖对策研究 | 第11-15页 |
| ·有性繁殖适应对策 | 第11页 |
| ·无性繁殖适应对策 | 第11-15页 |
| 2.研究区的概况 | 第15-20页 |
|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16页 |
| ·气候条件 | 第16页 |
| ·土壤 | 第16-17页 |
| ·水文条件 | 第17-18页 |
| ·天然降水 | 第17页 |
| ·地表水 | 第17-18页 |
| ·植被类型 | 第18-20页 |
| 3.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4.天然胡杨林种群更新状况的调查研究 | 第21-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页 |
| ·群落调查方法 | 第21页 |
| ·数据的分析及处理 | 第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 ·胡杨的繁殖更新特征 | 第21-22页 |
| ·根蘖幼苗个体株丛数的特征 | 第22-23页 |
| ·胡杨母体特征对根蘖幼苗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 5.胡杨种子繁殖的研究 | 第26-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 ·种子的采集 | 第26页 |
| ·种子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萌发 | 第26页 |
| ·种子在不同含水量的基质中的萌发 | 第26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盐胁迫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 ·不同含水量的基质对胡杨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 6.胡杨无性繁殖的研究 | 第32-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胡杨根蘖幼苗及根系的调查方法 | 第32页 |
| ·计算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 ·无性繁殖根蘖幼苗的数量特征 | 第33-34页 |
| ·根蘖萌生幼苗的死亡率 | 第34页 |
| ·每段根系萌生休眠芽及根蘖幼苗的数量特征 | 第34-35页 |
| ·幼苗的平均高度生长率 | 第35-36页 |
| ·根蘖幼苗萌发点的深度 | 第36-3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9页 |
| 7.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胡杨种群恢复建议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 个人简介 | 第50-51页 |
| 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