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美国法的视角
摘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含义 | 第10-15页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念 | 第10-13页 |
(一) “非法”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排除规则”的辨析 | 第11页 |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一) 震慑警察不法行为之要求 | 第13-14页 |
(二) 宪法修正案之直接要求 | 第14页 |
(三) 司法正洁之要求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创立与发展 | 第15-23页 |
一、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背景 | 第15-19页 |
(一) 崇尚自由的文化脉络 | 第16页 |
(二)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 第16-17页 |
(三) 联邦主义的生活方式 | 第17-18页 |
(四) 普通法系的制度逻辑 | 第18页 |
(五) 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 | 第18-19页 |
二、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主要沿革 | 第19-23页 |
第三章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程序 | 第23-25页 |
一、审前排除证据动议 | 第23-24页 |
(一) 动议的提出 | 第23页 |
(二) 听审 | 第23页 |
(三) 上诉 | 第23-24页 |
二、适用该规则的例外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普适性发展 | 第25-29页 |
一、国际公约的规定 | 第25-26页 |
二、英国 | 第26页 |
三、德国 | 第26-27页 |
四、日本 | 第27-28页 |
五、该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四个特点 | 第28-29页 |
第五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念的中国本土化 | 第29-32页 |
一、该规则与犯罪发生 | 第29页 |
二、该规则与查明案件事实 | 第29-30页 |
三、该规则与维护人权 | 第30页 |
四、该规则与准确打击犯罪 | 第30页 |
五、该规则与树立政府尊严 | 第30-32页 |
第六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现状及其确立 | 第32-40页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立法现状 | 第32-33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实践 | 第33-34页 |
(一) “非法证据”范围仅限于言辞证据 | 第33页 |
(二) 非法证据的形成手段规定过窄 | 第33页 |
(三) 缺乏可操作性 | 第33-34页 |
三、确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若干设想 | 第34-40页 |
(一) 确立若干原则性规定 | 第34-37页 |
(二)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程序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代毕业论文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