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格尔》美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19页 |
Abstract | 第19-3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33-57页 |
第一节 研究概况 | 第33-45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45-48页 |
第三节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48-57页 |
第二章 史诗学与美学 | 第57-98页 |
第一节 史诗与美学 | 第60-73页 |
一、史诗 | 第60-66页 |
二、美学 | 第66-73页 |
第二节 史诗歌手与演唱民俗 | 第73-78页 |
一、史诗歌手 | 第73-75页 |
二、演唱民俗 | 第75-78页 |
第三节 史诗之美 | 第78-98页 |
一、史诗审美形式 | 第79-85页 |
(一) 程式 | 第79-83页 |
1、"特性修饰语" | 第80-81页 |
2、动作程式 | 第81-82页 |
3、器皿程式 | 第82-83页 |
(二) 韵律 | 第83-84页 |
1、韵式 | 第83-84页 |
2、节奏 | 第84页 |
(三) 叙事模式 | 第84-85页 |
二、史诗内容美 | 第85-98页 |
1、生活美和艺术美 | 第85-88页 |
2、史诗内涵 | 第88-98页 |
第三章 《江格尔》美的范畴 | 第98-149页 |
第一节 美 | 第99-104页 |
一、自然美 | 第99-102页 |
二、社会美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崇高美 | 第104-126页 |
一、表现形式 | 第109-122页 |
1、无限时空 | 第110-115页 |
2、数和力量 | 第115-121页 |
3、速度 | 第121-122页 |
二、渊源分析 | 第122-126页 |
第三节 优美 | 第126-142页 |
一、表现形式 | 第128-138页 |
1、程式句法 | 第129-131页 |
2、意象 | 第131-135页 |
3、光 | 第135-138页 |
二、渊源分析 | 第138-142页 |
第四节 丑 | 第142-149页 |
一、表现形式 | 第142-149页 |
第四章 《江格尔》审美观 | 第149-167页 |
第一节 向善则美 | 第150-154页 |
一、善 | 第150-153页 |
二、恶 | 第153-154页 |
第二节 有用则美 | 第154-159页 |
一、使用价值 | 第154-156页 |
二、审美价值 | 第156-159页 |
第三节 富裕则美 | 第159-160页 |
一、标准 | 第159-160页 |
二、象征 | 第160页 |
第四节 和谐则美 | 第160-167页 |
一、和谐的含义 | 第160-165页 |
二、不和谐的结果 | 第165-167页 |
第五章 《江格尔》与审美文化传统 | 第167-187页 |
第一节 族源传说和"天命论"思维 | 第169-176页 |
一、"天命论"思维 | 第169-171页 |
二、族源传说 | 第171-176页 |
第二节 太阳崇拜和理想美传统思维 | 第176-187页 |
一、太阳崇拜 | 第176-179页 |
二、传统思维 | 第179-187页 |
总结 | 第187-193页 |
后记 | 第193-194页 |
附录 | 第194-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