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网络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 第12-26页 |
一、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 第14-17页 |
二、网络特征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 第17-20页 |
(一) 网络的巨大信息性特征与青少年犯罪 | 第18页 |
(二) 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与青少年犯罪 | 第18-19页 |
(三) 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与青少年犯罪 | 第19-20页 |
三、网络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 第20-26页 |
(一) 家庭、学校教育缺失 | 第20页 |
(二) 网吧的吸引而社会、国家监管不力 | 第20-21页 |
(三) 网络的诱惑与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 | 第21-22页 |
(四) 消极的网络文化造成青少年各种观念的偏离 | 第22-24页 |
(五) 符号化的网络交往和任意的网络行为削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 第24-25页 |
(六) 沉溺网络造成青少年的性格缺陷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的表现类型 | 第26-30页 |
一、贪财型犯罪 | 第26-27页 |
二、模仿型犯罪 | 第27-28页 |
(一) 网络黄毒引发的性罪错或性犯罪行为 | 第27页 |
(二) 网上暴力文化引发的暴力犯罪 | 第27-28页 |
(三) 网上传授犯罪方法教唆犯罪引发的犯罪 | 第28页 |
三、猎奇型犯罪 | 第28-29页 |
四、报复型犯罪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的侦防对策 | 第30-51页 |
一、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的侦查对策 | 第30-41页 |
(一) 侦查指导方针和主要原则 | 第31-33页 |
(二) 侦查策略与措施 | 第33-41页 |
二、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 第41-51页 |
(一)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治理网络环境 | 第42-46页 |
(二) 社会各界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引导 | 第46-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