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模拟路面的层状结构物层底拉应变变化规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论文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3-17页
     ·路面设计方法的基本评价第13页
     ·shell设计法第13-14页
     ·美国沥青协会(AI)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第14-15页
     ·永久性沥青路面的最新发展第15-17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第17-19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技术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选择第19-26页
   ·数据信息采集仪器选择第19页
   ·电阻应变计选择第19-22页
     ·电阻应变计选择第19-20页
     ·电阻应变计种类选择第20-22页
   ·普通橡胶板选择第22页
     ·普通橡胶板特性第22页
     ·普通橡胶的选择原因第22页
   ·聚氨酯板选择第22-23页
     ·聚氨酯板特性第22-23页
     ·聚氨酯板选择原因第23页
   ·挤塑板选择第23-24页
     ·挤塑板特性第23页
     ·挤塑板的选用原因第23-24页
   ·泡沫塑料板选择第24页
     ·泡沫板特性第24页
     ·泡沫板选用原因第24页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结构层底拉应变实验方法与过程第26-37页
   ·试件结构组合第26-28页
     ·试件各层材料组合第26-27页
     ·试件尺寸与厚度组合第27-28页
   ·结构层接触条件第28页
   ·加载条件第28-29页
   ·电阻应变计粘贴与连接第29-33页
     ·应变计粘贴工艺方法第29-31页
     ·应变片路桥连接第31-33页
   ·数据采集第33-36页
     ·实验操作流程第33-34页
     ·初始值与单位第34页
     ·编程软件DeLogger5的操作步骤第34-36页
   ·数据保存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层底拉应变实验分析第37-60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37页
   ·光滑接触条件静载实验结果分析第37-42页
     ·不同荷载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37-39页
     ·不同面层厚度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39-40页
     ·不同面层弹性模量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40-42页
   ·半连续接触条件静载实验结果分析第42-47页
     ·不同荷载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42-44页
     ·不同面层厚度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44-45页
     ·不同面层弹性模量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45-47页
   ·连续接触条件静载实验结果分析第47-52页
     ·不同荷载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47-49页
     ·不同面层厚度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49-50页
     ·不同面层弹性模量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50-52页
   ·连续接触条件动载实验结果分析第52-58页
     ·动载初始值第52-53页
     ·不同动载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53-55页
     ·不同厚度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55-57页
     ·不同面层弹性模量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层底拉应变有限元分析第60-71页
   ·有限元理论概述第60页
   ·有限元法原理与分析过程第60-61页
   ·Ansys软件介绍第61-62页
   ·本实验有限元荷载分析及接触状态分析第62页
   ·建立模型与参数设置第62-64页
   ·连续接触静载条件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64-70页
     ·不同静载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64-66页
     ·不同面层厚度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66-68页
     ·不同弹性模量时层底拉应变分析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71-72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城镇综合交通整治规划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硬质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