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4-25页 |
一、概述 | 第14页 |
二、SLE西医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18页 |
(一) 病因 | 第14-15页 |
(二) 病理及发病机制 | 第15-17页 |
(三) 西医治疗现状 | 第17-18页 |
三、SLE中医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8-20页 |
(一) 病因病机 | 第18页 |
(二) 中医治疗 | 第18-20页 |
四、伏气温病理论指导治疗SLE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一) 病因病机研究 | 第20-21页 |
(二) 临床研究 | 第21-22页 |
(三) 实验研究 | 第22页 |
五、SLE生存质量研究状况 | 第22-25页 |
(一) 生存质量(QOL)的概念及评价 | 第22-23页 |
(二) 国外对SLE患者的QOL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3-24页 |
(三) 国内对SLE患者的QOL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4页 |
(四) SLE的QOL评价的作用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5-50页 |
一、资料和方法 | 第25-3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三) 诊断标准 | 第25-26页 |
(四)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五)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六) 研究和分组方法 | 第26-27页 |
(七)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八) 治疗方法 | 第27-28页 |
(九) 疗效评定 | 第28-29页 |
(十) 生存质量观察和评价 | 第29页 |
(十一)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二、结果 | 第30-50页 |
(一) 一般资料分析 | 第30-31页 |
(二) 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第31-32页 |
(三)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观测和动态观察 | 第32-36页 |
(四)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性(主要相关症状)观测和动态分析 | 第36-39页 |
(五)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结果比较和动态分析 | 第39-41页 |
(六)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使用剂量大小比较 | 第41-42页 |
(七) 两组治疗后病情反复次数及并发症比较 | 第42-43页 |
(八)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价和动态分析 | 第43-5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50-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附录 | 第63页 |
附录一 临床SLEDAI积分表 | 第63-64页 |
附录二 中医调护治疗 | 第64-65页 |
附录三 SLE临床症状观察表 | 第65-66页 |
附录四 SLE临床治疗检验结果变化观察表 | 第66-67页 |
附录五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 | 第67-69页 |
附录六 中医健康状况量表 | 第69-7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获奖等情况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