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孢杆菌制剂的研制及其在断乳兔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1 微生态制剂的起源 | 第10-11页 |
2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 第11页 |
3 微生态制剂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机理 | 第11-13页 |
4 微生态制剂的促营养机理 | 第13-14页 |
5 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6 立题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一部分 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筛选 | 第18-24页 |
1 材料 | 第18-19页 |
·培养基 | 第18页 |
·基础培养基 | 第18页 |
·锰盐营养琼脂 | 第18页 |
·生化试验用培养基 | 第18页 |
·试剂与溶液 | 第18页 |
·试验仪器 | 第18-19页 |
·试验动物 | 第19页 |
2 方法 | 第19-21页 |
·样品采集及增菌培养 | 第19页 |
·细菌分离与鉴定 | 第19-21页 |
·普通营养琼脂 | 第19页 |
·菌株的观察 | 第19-20页 |
·菌株生化特征鉴定 | 第20-21页 |
·确定菌株 | 第21页 |
·菌株的筛选 | 第21页 |
·安全性试验 | 第21页 |
3 结果 | 第21-23页 |
·菌落形态 | 第21-22页 |
·革兰氏染色镜检 | 第22页 |
·芽孢染色镜检 | 第22页 |
·生化试验结果 | 第22页 |
·菌株鉴定结果 | 第22-23页 |
·筛选结果 | 第23页 |
·安全性试验结果 | 第23页 |
·菌株的保存 | 第23页 |
4 讨论 | 第23页 |
5 结论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微生态制剂的制备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4-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菌种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5页 |
·固体发酵原料配比的优化 | 第25-26页 |
·芽孢率的检测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培养时间对液体培养基中活菌数的影响 | 第26-27页 |
·液体培养基初始pH对菌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培养温度对菌生长影响 | 第27-28页 |
·摇床转速对菌生长影响 | 第28-29页 |
·固体发酵原料配比的优化 | 第29页 |
·芽孢率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4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部分 蜡样芽孢杆菌制剂在断奶幼兔生产上的应用 | 第32-46页 |
1 试验材料和动物 | 第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蜡样芽孢杆菌 | 第32页 |
·生态素 | 第32页 |
·试验动物 | 第32页 |
2 试验设计和日粮组成 | 第32-33页 |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日粮组成 | 第33页 |
·饲养管理 | 第33页 |
3 试验测定指标 | 第33-37页 |
·生产性能相关指标 | 第33-34页 |
·日增重 | 第33页 |
·采食量 | 第33-34页 |
·料重比 | 第34页 |
·死亡及腹泻情况 | 第34页 |
·血液生化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血液的采集 | 第34页 |
·血液生化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 第35页 |
·测定原理 | 第35页 |
·生化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35页 |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肠道菌群变化 | 第35-36页 |
·样品采集 | 第35页 |
·测定指标及操作方法 | 第35-36页 |
·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测定 | 第36-37页 |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幼兔增重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幼兔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第42页 |
5 讨论 | 第42-44页 |
6 结论 | 第44页 |
7 存在问题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迄今为止发表论文如下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