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燃煤发电的SO_2和NO_X排放与危害 | 第14-19页 |
·硫氧化合物的生成与危害 | 第14-16页 |
·氮氧化合物的生成与危害 | 第16-19页 |
·我国的SO_2和NO_X排放现状 | 第19-20页 |
·基于燃料元素分析成分的烟气SO_2浓度计算 | 第20-25页 |
·SO_2和NO_X排放控制技术 | 第25-26页 |
·半焦吸附法脱除SO_2和NO_X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 第26-3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工业半焦成分分析及孔隙结构表征 | 第34-51页 |
·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 | 第34-36页 |
·用孔隙度分析仪进行孔隙结构分析 | 第36-39页 |
·多孔材料的基本特点 | 第36-37页 |
·压汞法测量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影响压汞法测量结果的若干因素 | 第38-39页 |
·工业半焦孔结构分析和活化样品的制备 | 第39页 |
·典型工业半焦孔隙结构分析 | 第39-45页 |
·样品的孔体积积累曲线 | 第40页 |
·样品孔体积分布的比较 | 第40-42页 |
·样品比表面积的比较 | 第42-44页 |
·样品密度的计算与比较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典型工业半焦分形结构分析 | 第45-48页 |
·表面分形维数D | 第45-46页 |
·计算结果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其他样品的孔隙度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注汞体积、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 | 第48页 |
·孔径分布情况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半焦水蒸气活化方法探讨及活化效果分析 | 第51-70页 |
·吸附剂活化方法概述 | 第51-52页 |
·半焦水蒸气活化方案 | 第52-60页 |
·水蒸气活化设计方案 | 第52-55页 |
·活化参数与活化效果的关系 | 第55-56页 |
·参数优化实验方案设计 | 第56-60页 |
·大批量半焦水蒸气活化实验 | 第60页 |
·半焦水蒸气活化机理探讨 | 第60-63页 |
·半焦水蒸气活化的基本原理 | 第60-61页 |
·半焦孔隙分形结构与活化效果 | 第61-62页 |
·半焦水蒸气活化的基本条件 | 第62页 |
·半焦水蒸气活化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62-63页 |
·工业半焦水蒸气活化孔隙结构的变迁 | 第63-67页 |
·孔隙结构的比较 | 第63页 |
·孔体积积累曲线的比较 | 第63-64页 |
·孔体积分布的比较 | 第64-65页 |
·比表面积的比较 | 第65-66页 |
·分形维数的比较 | 第66-67页 |
·半焦气体吸附法孔隙结构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半焦吸附SO_2和NO_X实验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70-106页 |
·NO_X的实验室生成和SO_2浓度的控制 | 第70-76页 |
·热力型NO_X 生成器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 第70-73页 |
·化学法NO_X 生成器的设计与试验 | 第73-75页 |
·SO_2浓度的控制 | 第75-76页 |
·半焦吸附SO_2和NO_X实验系统设计 | 第76-83页 |
·系统概述 | 第76-77页 |
·SO_2和NO_X 的化学分析方法 | 第77-82页 |
·其他成分的测量 | 第82-83页 |
·实验方案及实验参数的计算 | 第83-86页 |
·实验方案 | 第83-84页 |
·与床温、流速相应的流量计显示流量的计算 | 第84-85页 |
·标准状态下干气体体积Vnd 的计算 | 第85页 |
·实验操作过程 | 第85-86页 |
·半焦吸附SO_2和NO_X穿透曲线 | 第86-98页 |
·SO_2吸附穿透曲线 | 第86-94页 |
·NO_X 吸附穿透曲线 | 第94-98页 |
·半焦吸附SO_2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98-104页 |
·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98-100页 |
·吸附传质系数计算 | 第100-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半焦脱除SO_2和NO_X的密度泛函理论分析 | 第106-120页 |
·概述 | 第106-108页 |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108-113页 |
·理想部分的计算 | 第109页 |
·超额部分的计算 | 第109-111页 |
·色散部分的计算 | 第111-112页 |
·密度分布计算的基本公式 | 第112-113页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密度分布的求解 | 第113-116页 |
·密度分布计算的基本公式 | 第113页 |
·超额部分的计算 | 第113-114页 |
·色散部分的计算 | 第114页 |
·吸附势(外势)的计算 | 第114页 |
·化学势的计算 | 第114-116页 |
·迭代过程 | 第116页 |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半焦吸附SO_2和NO | 第116-119页 |
·半焦与SO_2和NO 的吸附势比较 | 第116-118页 |
·SO_2和NO 密度分布的比较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0-124页 |
·结论 | 第120-122页 |
·建议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附录A 工业半焦样品孔体积积累曲线 | 第134-135页 |
附录B 工业半焦样品孔径分布曲线 | 第135-137页 |
附录C 水蒸气活化工业半焦样品等温吸附(解吸附)平衡曲线 | 第137-14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