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以柘城县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2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3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 第17-28页 |
·资金来源问题和解决措施 | 第17-19页 |
·产权问题和解决措施 | 第19-21页 |
·农村居民点流转问题和解决措施 | 第21-25页 |
·规划问题和措施 | 第25-28页 |
4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运作模式 | 第28-33页 |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原则 | 第28-29页 |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步骤 | 第29页 |
·目前国内主要的运作模式 | 第29-31页 |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模式选择 | 第31-33页 |
5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效益分析 | 第33-43页 |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33-38页 |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 | 第38-40页 |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 第40-43页 |
6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潜力分析 | 第43-51页 |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潜力分析内涵 | 第43页 |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潜力分析评价体系 | 第43-51页 |
7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的计算 | 第51-58页 |
·集约用地的评价目标 | 第51-52页 |
·集约用地评价体系的功能 | 第52页 |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52页 |
·集约用地评价的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53-54页 |
·指标选取的原因 | 第54-55页 |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的计算 | 第55-58页 |
8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实证分析 | 第58-65页 |
·柘城县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前的现状 | 第59页 |
·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 第59-61页 |
·集约利用模式选择 | 第61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61-65页 |
9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