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解读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本体论发展的理论逻辑 | 第11-16页 |
(一) 本体论概念的词源学考察 | 第11页 |
(二) 本体论发展的逻辑进程 | 第11-16页 |
1、柏拉图的本质主义倾向 | 第12页 |
2、亚里士多德的实存路向 | 第12-13页 |
3、黑格尔的体系圆圈 | 第13-16页 |
二、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文本学分析 | 第16-26页 |
(一) 马克思对本体论概念的理解 | 第16-17页 |
(二)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逻辑进程 | 第17-26页 |
1、《博士论文》 | 第18-20页 |
2、《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第20-22页 |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22-24页 |
4、小结 | 第24-26页 |
三、卢卡奇解读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文本学分析 | 第26-36页 |
(一) 《历史与阶级意识》 | 第26-31页 |
1、康德哲学的“二难”困境 | 第27-29页 |
2、历史本质的确立 | 第29-31页 |
(二)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 第31-36页 |
1、解读马克思本体论的原因 | 第31-32页 |
2、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的确立 | 第32-36页 |
四、卢卡奇解读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贡献与不足 | 第36-45页 |
(一) 卢卡奇解读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贡献 | 第36-38页 |
1、开掘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精神遗产 | 第36-37页 |
2、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域 | 第37页 |
3、开辟了现代本体论研究的新路向 | 第37-38页 |
(二) 卢卡奇解读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不足 | 第38-45页 |
1、没有把握住马克思“存在”概念的实质 | 第38页 |
2、没有把握住马克思本体论研究的路向 | 第38-39页 |
3、没有把握住马克思对本体论考察的逻辑起点 | 第39-40页 |
4、没有把握住马克思历史概念的实质 | 第40-42页 |
5、没有把握住马克思社会存在的实质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