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7页 |
1 绪论 | 第17-24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MapObjects在GIS二次开发中的应用现状 | 第23-24页 |
2 森林生态效益及其货币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4-34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概念 | 第24-25页 |
·森林生态效益种类的界定 | 第25-26页 |
·主要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观 | 第26-28页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 第26-27页 |
·效用论和稀缺论 | 第27页 |
·双重价值论 | 第27页 |
·自然价值论 | 第27-28页 |
·森林生态效益货币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为基础 | 第28页 |
·以最佳效能(Optimal efficiency)理论为基础 | 第28-29页 |
·以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理论为基础 | 第29页 |
·以"能值"分析(Energy analysis)理论为基础 | 第29-30页 |
·森林生态效益货币评价的基本方法 | 第30-33页 |
·按照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评价所采用的理论基础分类 | 第30-31页 |
·按照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评价对象分类 | 第31-32页 |
·按照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评价的角度分类 | 第32页 |
·按照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评价时市场信息完全性分类 | 第32-33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市场逼近理论"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基于ESRI MapObjects的GIS应用开发技术 | 第34-46页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方法 | 第34-35页 |
·早期GIS软件开发评述 | 第34页 |
·目前GIS应用开发模式 | 第34-35页 |
·ArcGIS和MapObjiects | 第35-37页 |
·ArcGIS概述及体系结构 | 第35-36页 |
·MapObjects概述及体系结构 | 第36-37页 |
·MapObjects的数据结构及操作 | 第37-38页 |
·MapObjiects的功能接口 | 第38-39页 |
·MapObjects的关键技术 | 第39-43页 |
·数据访问对象组 | 第39-40页 |
·地图显示对象组 | 第40-41页 |
·几何图形对象组 | 第41页 |
·地址匹配对象组 | 第41-42页 |
·实用对象组 | 第42页 |
·投影对象组 | 第42-43页 |
·VB+MO的GIS应用开发技术 | 第43-45页 |
·Visual Basic6.0应用开发 | 第43-44页 |
·在VB中对MO提供功能的嵌入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森林生态效益空间分析的理论研究 | 第46-61页 |
·森林生态效益空间分析的概念 | 第46-49页 |
·GIS空间分析的定义 | 第46-47页 |
·GIS空间分析的层次和内容 | 第47-48页 |
·森林生态效益空间分析的定义 | 第48页 |
·森林生态效益空间分析的基本条件与环境空间 | 第48-49页 |
·森林生态效益与森林资源的相关性 | 第49-51页 |
·森林资源是森林生态效益的载体 | 第50页 |
·二类相关性 | 第50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动态性 | 第50-51页 |
·森林生态效益计量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51-52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因变量集 | 第51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自变量集 | 第51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整体扩散模型 | 第51-52页 |
·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的广义线性模型 | 第52-54页 |
·广义森林生态效益的定义 | 第52-53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资源背景的"有效面积系数" | 第53页 |
·森林生态效益物理量的广义线性模型 | 第53-54页 |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替代市场方法 | 第54-55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 | 第54页 |
·绿色"帕累托最适度" | 第54-55页 |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替代市场法 | 第55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市场逼近"理论 | 第55-58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替代商品价值的特征 | 第56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市场逼近"理论和系数 | 第56页 |
·确定森林生态效益的"市场逼近系数"法则 | 第56-57页 |
·确定森林生态效益"市场逼近系数"的综合评判的方法 | 第57-58页 |
·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货币量构造模型 | 第58-60页 |
·森林生态效益"内部化"基准 | 第58页 |
·森林生态效益替代市场技术构建的货币量构造模型分类 | 第58-59页 |
·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货币量模型构建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森林生态效益的似乎不相关及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 | 第61-86页 |
·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 | 第61-62页 |
·似乎不相关模型SUR(Seeminly Unrelated Regression) | 第62-66页 |
·似乎不相关模型的定义 | 第62-65页 |
·似乎不相关模型的估计方法 | 第65-66页 |
·几点说明 | 第66页 |
·联立方程组模型SES(Simultaneous Equation System) | 第66-73页 |
·一个简单的联立方程组例子 | 第66页 |
·联立方程组的识别问题 | 第66-73页 |
·联立方程组的估计方法 | 第73页 |
·似乎不相关模型和联立方程组在矩阵表达上的差别 | 第73-74页 |
·2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2-Stage Least Squares) | 第74-75页 |
·间接最小二乘估计(ILS,Indirect Least Squares) | 第75-78页 |
·3步最小二乘估计(3SLS,3-Stage Least Squares) | 第78页 |
·森林生态效益联立方程组模型的构建 | 第78-85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 第78-79页 |
·森林生态效益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定义 | 第79-80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观测数据和SAS软件包的脚本文件 | 第80-82页 |
·森林生态效益联立方程组的解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森林生态效益物理量及货币量模型构建 | 第86-99页 |
·森林涵养水源效益的物理量及货币量模型 | 第86-87页 |
·森林固土效益的物理量及货币量模型 | 第87-88页 |
·森林减少土壤肥料损失效益的物理量及货币量模型 | 第88-89页 |
·森林防风固沙效益的物理量及货币量模型 | 第89页 |
·森林改善小气候效益的货币量模型 | 第89-90页 |
·森林减轻水旱灾效益的货币量模型 | 第90-91页 |
·森林游憩资源效益的货币量模型 | 第91页 |
·森林野生动物保护效益的货币量模型 | 第91-92页 |
·森林野生植物保护效益的货币量模型 | 第92页 |
·森林消除噪声效益的货币量模型 | 第92-93页 |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效益的物理量及货币量模型 | 第93-94页 |
·森林净化大气效益的物理量及货币量模型 | 第94-95页 |
·森林碳储量效益的物理量和货币量模型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7 森林生态效益线性模型空间分析系统(FLMSA)的系统构建与功能 | 第99-120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99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99-102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99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99-101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101页 |
·系统功能概述 | 第101-102页 |
·技术重点的设计与实现 | 第102-119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102页 |
·图层管理的设计 | 第102-109页 |
·鹰眼图的设计 | 第109-111页 |
·属性查询与统计功能设计 | 第111-112页 |
·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设计 | 第112-113页 |
·质心坐标提取的功能设计 | 第113-116页 |
·森林生态效益计算的功能设计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8 基于二类调查数据的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计算----以北华大学林学院实验林场为例 | 第120-132页 |
·北华大学林学院实验林场概况 | 第120-122页 |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 第120-121页 |
·社会及经济环境 | 第121页 |
·森林资源状况 | 第121-122页 |
·实验林场GIS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122-123页 |
·森林生态效益总体估算及动态变化 | 第123-126页 |
·森林生态效益总体估算 | 第123-124页 |
·森林生态效益动态变化 | 第124-125页 |
·森林现有碳储量估算及变化分析 | 第125-126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空间分布及动态 | 第126-129页 |
·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动态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9 基于一类调查数据的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计算—以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为例 | 第132-138页 |
·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自然概况 | 第132页 |
·数据组识与技术标准 | 第132-134页 |
·固定样地布局 | 第132页 |
·主要技术标准 | 第132-134页 |
·固定样地数据预处理 | 第134页 |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效益总体估算 | 第134-137页 |
·森林生态效益总体估算 | 第134-135页 |
·森林生态效益的空间分布 | 第135-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38-141页 |
一、结论 | 第138-139页 |
二、讨论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