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的简单考察 | 第12-13页 |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对既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 第14页 |
·写作方法与文章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6-21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解析 | 第16-18页 |
·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的含义 | 第16页 |
·流动性相对过剩与流动性绝对过剩 | 第16页 |
·货币体系流动性过剩与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 | 第16-17页 |
·流动性能力与流动性过剩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 第18-21页 |
·金融外部性与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 | 第18页 |
·流动性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发展 | 第18-21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与影响 | 第21-35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一般描述 | 第21-27页 |
·M2/GDP居高不下 | 第21-23页 |
·贷存比下降即存差不断扩大 | 第23-25页 |
·超额准备金率居高不下且货币市场利率走低 | 第25-27页 |
·流动性过剩的不良影响和效应 | 第27-35页 |
·流动性过剩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 | 第27-30页 |
·流动性过剩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 第30-32页 |
·流动性过剩推动资产泡沫逐步膨胀 | 第32-35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实证分析 | 第35-46页 |
·短期因素: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 第35-37页 |
·不良资产剥离、注资和上市等使可贷资金激增 | 第35-36页 |
·分业经营和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使可贷对象有限 | 第36-37页 |
·中期因素: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热钱流入 | 第37-39页 |
·汇率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升值预期 | 第38页 |
·热钱流入境内的途径及规模估算 | 第38-39页 |
·热钱涌入的危害:恶化流动性过剩现状 | 第39页 |
·长期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趋势 | 第39-46页 |
·若干假设和说明 | 第40-42页 |
·变量检验与方程估计 | 第42-44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44-46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疏导与治理 | 第46-55页 |
·短期疏导:特别国债和特种存款 | 第46-48页 |
·运用特别国债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 | 第46-48页 |
·特种存款可最大范围回收流动性 | 第48页 |
·中期措施:发展资本市场与推进汇率体制改革联动 | 第48-52页 |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以分流商业银行流动性 | 第48-50页 |
·建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高效对接机制 | 第50页 |
·推进汇率体制改革以控制外汇占款规模 | 第50-52页 |
·长期战略:经济结构转型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并举 | 第52-55页 |
·以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内需增长 | 第52页 |
·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以化解流动性过剩难题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