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容隐的现代价值及制度构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容隐制度的嬗变 | 第8-16页 |
·中国古代容隐思想的发端 | 第8-9页 |
·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的发展 | 第9-11页 |
·国外容隐制度之考察 | 第11-13页 |
·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发展特点 | 第13-14页 |
·尊卑远近容隐权利或义务不同 | 第13页 |
·亲属容隐范围不断扩大 | 第13-14页 |
·容隐由法定义务发展为法定权利 | 第14页 |
·新中国立法中容隐制度缺失的原因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容隐制度的现代价值 | 第16-26页 |
·容隐制度体现了刑法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位 | 第16-17页 |
·容隐制度符合刑法的基本价值 | 第17-19页 |
·容隐制度符合期待可能性理论 | 第19-21页 |
·容隐制度符合当前社会的伦理道德 | 第21-23页 |
·容隐制度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刑事实体法中容隐制度的构建 | 第26-35页 |
·容隐制度重构的原则 | 第26-28页 |
·法律继承与法律移植原则 | 第27页 |
·确立近亲属平等原则 | 第27页 |
·以权利为本位原则 | 第27-28页 |
·容隐制度重构的具体设想 | 第28-35页 |
·明确可以容隐的亲属范围 | 第28-29页 |
·界定容隐罪名的种类 | 第29-30页 |
·界定容隐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对妨害司法犯罪的修改 | 第32-33页 |
·对洗钱犯罪的修改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刑事程序法之容隐制度构建 | 第35-39页 |
·中国古代与国外拒绝作证权的立法情况 | 第35-36页 |
·构建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7页 |
·重构亲属拒绝作证权的具体设计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