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凝土振动棒电源的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开关电源技术概述 | 第10-12页 |
| ·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0-11页 |
| ·开关电源的发展展望 | 第11-12页 |
| ·课题简介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主电路方案选择 | 第13-16页 |
| ·系统的原理框图 | 第16-1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三相不控整流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 第20-26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三相不控整流电路 | 第20-23页 |
| ·三相半波不控整流电路 | 第20-21页 |
| ·三相桥式不控整流电路 | 第21-23页 |
| ·电路设计及相关器件选型 | 第23-24页 |
|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直直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26-44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单端正激变换器 | 第26-32页 |
| ·基本工作原理 | 第26-29页 |
| ·磁通复位绕组N 3 的工作原理 | 第29-31页 |
| ·电感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 第31页 |
| ·单端正激变换器电路的特点 | 第31-32页 |
| ·单端正激变换器的硬件实现 | 第32-37页 |
| ·工作频率的确定 | 第32页 |
| ·输出/输入电压与导通时间和匝数比的关系 | 第32-33页 |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 ·IGBT 驱动电路 | 第34-37页 |
| ·40kHz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 第37-41页 |
| ·变压器的性能指标 | 第38-39页 |
| ·磁芯的选择和工作点的确定 | 第39页 |
| ·变压器主要参数的设计 | 第39-41页 |
|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41-44页 |
| ·单片机MC68HC908JL3 的特点 | 第41页 |
| ·MC68HC908JL3 的性能 | 第41-42页 |
| ·直流电压U_(d2) 的反馈回路 | 第42-43页 |
| ·整流输出直流电压U_(d1)的检测回路 | 第43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DC/AC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60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电压型SPWM 三相逆变电路原理 | 第44-48页 |
| ·电压型三相逆变电路 | 第44-45页 |
| ·PWM 的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 ·SPWM 波形的产生 | 第46-48页 |
| ·主电路的设计 | 第48-52页 |
| ·主电路 | 第48页 |
| ·IPM 的使用 | 第48-50页 |
| ·输出滤波器的设计 | 第50-52页 |
|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52-60页 |
| ·控制原理框图 | 第52-53页 |
| ·SA866 芯片 | 第53-56页 |
| ·EEPROM 的选择 | 第56-57页 |
| ·参数设置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检测与保护电路 | 第60-66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IGBT 的保护 | 第60-62页 |
| ·过流保护电路 | 第60-61页 |
| ·过压吸收电路 | 第61-62页 |
| ·电压检测与保护 | 第62-63页 |
| ·过压产生的原因 | 第62页 |
| ·过压保护的措施 | 第62-63页 |
| ·电流检测与保护 | 第63-64页 |
| ·电流互感器检测法 | 第63-64页 |
| ·过流保护的措施 | 第64页 |
| ·光电耦合器 | 第64-65页 |
| ·辅助电源设计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66-74页 |
| ·仿真模型 | 第66-68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8-74页 |
| ·负载特性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 总结与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