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第一章 重金属概述 | 第12-21页 |
1 重金属形态及分布特征 | 第12-14页 |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及分布特征 | 第12-13页 |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形态及分布特征 | 第13页 |
·重金属在农作物的形态及分布特征 | 第13-14页 |
2 重金属污染 | 第14-16页 |
·重金属污染来源 | 第14-16页 |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来源 | 第14-15页 |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来源 | 第15页 |
·大气中重金属污染来源 | 第15-16页 |
3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6-19页 |
·重金属污染对人的危害 | 第16-17页 |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 第17-19页 |
4 重金属污染的防治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 | 第21-33页 |
1 重金属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第21页 |
2 传统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3 重金属免疫检测方法 | 第23-32页 |
·小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 第23-26页 |
·免疫学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小分子免疫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重金属抗原及其特异性单抗的制备 | 第26-28页 |
·重金属抗原的制备 | 第26-27页 |
·重金属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 第27-28页 |
·抗原分子中螯合剂的结构在抗体识别抗原中的作用 | 第28-30页 |
·重金属抗原制备过程中螯合剂的选择 | 第28页 |
·螯合剂一级化学结构对抗体亲合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金属离子-螯合剂复合物三维结构的差异对抗体识别能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金属离子-螯合剂复合物的价态对抗体识别抗原的影响 | 第30页 |
·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技术 | 第30-32页 |
·重金属间接竞争ELISA免疫检测法 | 第30页 |
·重金属KinExA免疫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一步竞争性重金属免疫检测法 | 第31页 |
·荧光偏振重金属免疫检测 | 第31-32页 |
4 研究重金属免疫检测技术的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33-65页 |
第一章 重金属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33-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2页 |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5-37页 |
·主要试剂材料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6-37页 |
·重金属完全抗原的制备 | 第37-38页 |
·免疫抗原的制备 | 第37-38页 |
·包被抗原的制备 | 第38页 |
·动物免疫 | 第38-39页 |
·抗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39-42页 |
·Sp2/0骨髓瘤细胞的复苏 | 第39页 |
·免疫脾细胞的制备 | 第39页 |
·细胞融合 | 第39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39-40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 第40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40-41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 第41页 |
·杂交瘤细胞的复苏 | 第41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41页 |
·体外培养法 | 第41页 |
·小鼠腹水的制备 | 第41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PEG沉淀法) | 第41-42页 |
·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 | 第42-44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 | 第42页 |
·单克隆抗体类型及亚类鉴定 | 第42-43页 |
·单克隆抗体对汞的亲和性 | 第43页 |
·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 | 第43页 |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分析 | 第43页 |
·单克隆抗体稳定性观察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小鼠血清效价测定 | 第44页 |
·杂交瘤细胞株建立 | 第44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冻存及复苏 | 第44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44-45页 |
·杂交瘤细胞及单克隆抗体特性的鉴定 | 第45-47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 | 第45页 |
·单克隆抗体类型及亚类鉴定 | 第45页 |
·单克隆抗体对汞的亲和性 | 第45-46页 |
·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 | 第46页 |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分析 | 第46-47页 |
·单克隆抗体稳定性观察 | 第47页 |
3 讨论 | 第47-52页 |
·重金属汞免疫抗原的制备 | 第47-48页 |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 第48-49页 |
·杂交瘤技术 | 第49-50页 |
·重金属抗体的间接竞争ELISA | 第50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50-52页 |
第二章 重金属汞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技术研究 | 第52-6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53页 |
·螯合剂及其浓度的选择 | 第53-54页 |
·间接竞争ELISA最佳工作条件的确定 | 第54页 |
·抗原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54页 |
·盐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4页 |
·不同封闭物的影响 | 第54页 |
·PH值的影响 | 第54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添加回收试验 | 第54-55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4页 |
·添加回收试验 | 第54-55页 |
·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螯合剂及其浓度的选择 | 第55-56页 |
·间接竞争ELISA最佳工作条件的确定 | 第56-58页 |
·抗原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56页 |
·盐离子强度对竞争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封闭物对竞争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57页 |
·不同PH值对竞争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添加回收试验 | 第58-61页 |
·ELISA标准方程的建立 | 第58-59页 |
·精确度分析 | 第59-60页 |
·准确度分析 | 第60-61页 |
·与传统方法比较 | 第61-62页 |
3 讨论 | 第62-65页 |
·关于对作为研究目标抗体的筛选 | 第62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选择 | 第62页 |
·抗体特性分析 | 第62页 |
·关于以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建立检测体系 | 第62-63页 |
·关于间接竞争ELISA最佳工作条件的确定 | 第63页 |
·关于标准曲线的实用性 | 第63页 |
·关于检测样品的前处理 | 第63-64页 |
·免疫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