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9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9页
   ·论文研究的现状第9-10页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0-12页
第二章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2-16页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第12-14页
     ·供需总量失衡,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第12页
     ·供需不均衡,出现结构性就业难第12页
     ·女大学生、基础学科、非重点院校就业问题突出第12-13页
     ·专业难对口,工作不称心第13-14页
   ·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趋势第14-16页
     ·供求关系的变化逼迫大学生向非城市地区就业第14页
     ·国家宏观政策将逐步强化第14页
     ·就业市场将更趋完善和规范第14页
     ·无形市场将加快发展第14-15页
     ·就业市场功能将更趋完善第15-16页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可能形成的危害第16-18页
   ·就业难迫使大学生选择直接务工第16页
   ·就业难引起考公务员热第16页
   ·就业难逼迫产生社会危害第16页
   ·就业难催生了毕业生心理呈病态变化第16-17页
   ·就业难引发社会不公平第17页
   ·就业虚假广告加剧社会矛盾第17-18页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第18-31页
   ·政府方面的原因第18-20页
     ·教育制度问题第18-19页
     ·教育资源布局问题第19页
     ·招生指标控制问题第19页
     ·就业风险政策缺失第19页
     ·人事、户籍制度问题第19-20页
     ·地方政府与部门未建立全局意识第20页
   ·市场方面的原因第20-23页
     ·就业市场需求有限第20-21页
     ·"结构性病态过剩"逐步显现第21页
     ·人才浪费严重第21-22页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第22页
     ·高要求加剧就业难第22-23页
   ·高校方面的原因第23-26页
     ·高等教育市场不健全第23页
     ·"产品"培养程式化第23-24页
     ·招生质量下降第24页
     ·专业设置和培养过程的缺陷第24-25页
     ·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第25页
     ·教材更新缓慢第25-26页
   ·家庭方面的原因第26-27页
     ·传统家庭教育不利于身心发展第26页
     ·传统思维习惯依然严重影响择业第26-27页
   ·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第27-31页
     ·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影响就业第27-28页
     ·过高或过低的心理预期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第28页
     ·综合素质难以达到工作单位的需求第28-29页
     ·就业准备不足,求职技巧不够第29页
     ·与其他务工人员产生竞争第29-30页
     ·认知缺失导致盲目择业第30-31页
第五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研究第31-50页
   ·政府方面的对策第31-35页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第31页
     ·及时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第31-32页
     ·完善就业市场,提升服务水平第32页
     ·建立健全需求导向型教育体制第32-33页
     ·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资源第33页
     ·建立良性循环就业机制第33-34页
     ·加大制度改革力度第34页
     ·加强市场引导第34-35页
     ·优化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第35页
     ·积极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第35页
   ·市场方面的对策第35-38页
     ·建立健全就业市场第35-36页
     ·转变用人观念第36页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老少边穷等地区就业第36页
     ·建立就业与培训双基地第36-37页
     ·积极推进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项目第37页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第37-38页
     ·完善就业网络第38页
   ·高校方面的对策第38-45页
     ·及时调整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第38-39页
     ·培养大学生就业力第39页
     ·科学设置专业第39-40页
     ·加强专业教育,引入创业教育第40-42页
     ·提供全程就业指导第42-43页
     ·引导大学生形成特色就业力第43页
     ·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43-44页
     ·充分做好毕业生"营销"工作第44页
     ·完善教学培养模式第44-45页
     ·设立就业奖励机制第45页
   ·家庭方面的对策第45-46页
     ·协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第45-46页
     ·改善传统就业观念第46页
   ·大学毕业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第46-50页
     ·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第46-47页
     ·调整就业期望值和择业的价值取向第47页
     ·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树立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第47-48页
     ·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第48页
     ·积极尝试自主创业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校办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研究及规范化管理
下一篇: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