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人才激励问题研究—以古代正激励机制为范畴的溯及和考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8页 |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学术史简单回顾 | 第9-15页 |
·古代人才激励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现当代国外和国内激励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主要观点 | 第15-18页 |
第2章 古代人才激励概述 | 第18-28页 |
·古代人才激励的概念分析 | 第18-19页 |
·古代人才激励的功能区分 | 第19-21页 |
·古代人才激励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古代人才激励的对象、过程及其模式 | 第23-28页 |
·古代人才激励的对象 | 第23-25页 |
·古代人才激励的过程及其模式 | 第25-28页 |
第3章 李世民的人才激励的内容 | 第28-57页 |
·物质激励 | 第28-38页 |
·晋升之励 | 第29-32页 |
·给禄之励 | 第32-34页 |
·赐物之励 | 第34-38页 |
·精神激励 | 第38-57页 |
·表扬之励 | 第39-41页 |
·关怀之励 | 第41-44页 |
·树楷之励 | 第44-48页 |
·身范之励 | 第48-51页 |
·宽赦之励 | 第51-55页 |
·推诚之励 | 第55-57页 |
第4章 以考核与奖励制度为依附的正激励运作机制 | 第57-81页 |
·励功 | 第58-67页 |
·开国之功 | 第59-60页 |
·扶立之功 | 第60-62页 |
·戍边之功 | 第62-64页 |
·归附之功 | 第64-66页 |
·平叛之功 | 第66-67页 |
·励绩 | 第67-74页 |
·治政之绩 | 第68-69页 |
·言谏之绩 | 第69-72页 |
·文教之绩 | 第72-74页 |
·励德 | 第74-81页 |
·励忠 | 第75-77页 |
·励廉 | 第77-78页 |
·励孝 | 第78-81页 |
第5章 李世民的人才激励的绩效评估 | 第81-93页 |
·积极效应 | 第81-88页 |
·政治效应 | 第83-84页 |
·军事效应 | 第84-85页 |
·民族关系效应 | 第85-87页 |
·社会及文教效应 | 第87-88页 |
·消极效应——兼对古代人才正激励不足的思考 | 第88-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A 李世民晋升激励情况详例表释 | 第100-102页 |
附录B 李世民赐物激励情况详例表释 | 第102-104页 |
附录C 李世民关怀激励之吊唁情况详例表释 | 第104-105页 |
附录D 李世民关怀激励之追赠谥情况详例表释 | 第105-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