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 山楂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 第14-17页 |
·山楂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和分类 | 第14-15页 |
·山楂属植物的生产和利用 | 第15-16页 |
·中国山楂属植物资源的收集和评价 | 第16-17页 |
2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17-23页 |
·分子标记的概念和特点 | 第17页 |
·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 | 第17-20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20-23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山楂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 第24-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4-25页 |
·总DNA提取和检测 | 第25-26页 |
·RAPD反应体系 | 第26页 |
·ISSR反应体系 | 第26页 |
·PCR产物的检测 | 第26-27页 |
·PCR产物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27-29页 |
·SCAR引物设计 | 第29页 |
·SCAR反应体系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7页 |
·山楂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9-31页 |
·山楂RAPD分析体系的建立 | 第31-37页 |
·山楂ISSR分析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 第37-43页 |
·山楂RAPD标记和ISSR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 | 第43-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影响高质量山楂总DNA提取的因素 | 第47-48页 |
·ISSR分析体系的优化策略 | 第48-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山楂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0-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植物材料 | 第50-53页 |
·总DNA提取 | 第53页 |
·RAPD引物和ISSR引物 | 第53页 |
·PCR反应及产物检测 | 第53页 |
·数据采集和分析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9页 |
·山楂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 第53-61页 |
·山楂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折 | 第61-69页 |
3 讨论 | 第69-71页 |
·山楂属的遗传多样性 | 第69页 |
·山楂属的分类问题 | 第69-71页 |
·RAPD标记与ISSR标记在山楂上的应用比较 | 第71页 |
4结论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山楂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四倍体诱导的研究 | 第72-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植物材料 | 第72页 |
·外植体接种和培养 | 第72-73页 |
·秋水仙碱处理 | 第73页 |
·新梢分化 | 第73页 |
·培养基制作 | 第73页 |
·培养条件 | 第73-74页 |
·染色体计数 | 第74页 |
·统计分析 | 第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79页 |
·山楂离体再生不定芽 | 第74-76页 |
·山楂胚培养 | 第76-77页 |
·离体诱导山楂四倍体 | 第77-79页 |
3 讨论 | 第79-80页 |
·山楂离体再生能力 | 第79页 |
·植物四倍体的获得途径和价值 | 第79-80页 |
4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附录 | 第88-95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论文图表统计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