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柏无性繁殖技术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引言 | 第9-16页 |
| ·林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亲本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10页 |
| ·插穗的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10-12页 |
| ·扦插环境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12页 |
| ·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 第12-14页 |
| ·臭柏无性繁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目的 | 第15页 |
| ·意义 | 第15-1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6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实验设计 | 第16-19页 |
| ·插穗的生根特性 | 第16-17页 |
| ·亲本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17页 |
| ·插穗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17页 |
| ·插穗处理与生根能力 | 第17-18页 |
| ·插床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18页 |
| ·交互试验 | 第18页 |
| ·侧枝试验 | 第18-19页 |
| ·扦插方法及环境条件 | 第19页 |
|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第1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63页 |
| ·插穗的生根特性 | 第19-21页 |
| ·亲本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21-27页 |
| ·母株起源 | 第21-24页 |
| ·直立型和匍匐型母株 | 第24-26页 |
| ·灰绿直立型与黄绿直立型母株 | 第26-27页 |
| ·插穗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27-33页 |
| ·插穗发育程度 | 第27-28页 |
| ·采条时间 | 第28-30页 |
| ·插穗长度 | 第30页 |
| ·插穗粗细 | 第30-31页 |
| ·插穗根源基量 | 第31-32页 |
| ·插穗留叶量 | 第32-33页 |
| ·插穗处理与生根能力 | 第33-44页 |
| ·浸水预处理 | 第33-35页 |
| ·激素预处理 | 第35-38页 |
| ·刻伤预处理 | 第38-39页 |
| ·暗催根预处理 | 第39-41页 |
| ·预处理方法筛选 | 第41-43页 |
| ·去除愈伤处理 | 第43-44页 |
| ·插床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44-48页 |
| ·扦插基质 | 第44页 |
| ·光照程度 | 第44-45页 |
| ·空气温湿度 | 第45-48页 |
| ·交互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 第48-56页 |
| ·插穗、基质、水处理交互处理 | 第48-52页 |
| ·插穗、基质、生根粉的交互处理 | 第52-56页 |
| ·臭柏侧枝生根能力 | 第56-61页 |
| ·基质、母株起源和侧枝类型的交互处理 | 第56-58页 |
| ·嫩枝与侧枝 | 第58-59页 |
| ·斜插 | 第59-60页 |
| ·扦插方式 | 第60-61页 |
| ·生根性状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61-63页 |
| ·硬枝Ⅰ | 第61-62页 |
| ·硬枝Ⅲ | 第62-63页 |
| 4 结果讨论 | 第63-68页 |
| ·臭柏生根特性 | 第63页 |
| ·亲本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63-64页 |
| ·插穗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64页 |
| ·插穗处理与生根能力 | 第64-65页 |
| ·插床条件与生根能力 | 第65-67页 |
| ·臭柏侧枝的生根能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