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 第14-16页 |
第二章 FDTD-XD2.0可视化软件的设计 | 第16-28页 |
·引言 | 第16页 |
·可视化软件的设计概要 | 第16-17页 |
·三维目标建模及离散后的显示模块 | 第17-21页 |
·标准目标建模 | 第17-18页 |
·复杂目标建模接口 | 第18页 |
·目标的网格离散、图形显示及切分模块 | 第18-21页 |
·波形的动态显示模块及计算模块 | 第21-24页 |
·入射波源的选择和波形的动态显示 | 第21-23页 |
·运算监控模块 | 第23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23-24页 |
·FDTD—XD2.0主窗口控制模块功能简介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三角面片及基于3DS Max建模的研究和应用 | 第28-46页 |
·引言 | 第28页 |
·基于三角面元数据模型的FDTD网格生成技术 | 第28-35页 |
·网格生成技术的原理 | 第28-31页 |
·建模实例 | 第31-33页 |
·算例验证 | 第33-35页 |
·基于3DS MAX的FDTD建模 | 第35-45页 |
·基于3DS MAX单一材质FDTD目标建模的实现 | 第35-42页 |
·传统的FDTD复杂目标的建模流程 | 第35-36页 |
·3DS MAX的FDTD目标建模及三角面元数据的提取和转化 | 第36-39页 |
·球体的后向RCS验证及F16的RCS | 第39-42页 |
·基于3DS MAX多材质的复杂目标的FDTD建模 | 第42-45页 |
·原理 | 第42-44页 |
·算例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FDTD方法的双站RCS计算方法 | 第46-60页 |
·引言 | 第46页 |
·核心FDTD计算程序的稳定性分析 | 第46-50页 |
·数值色散公式的推导 | 第47-49页 |
·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页 |
·基于FDTD方法的双站RCS计算方法 | 第50-58页 |
·瞬态外推时谐场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方法 | 第50-55页 |
·算例验证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含喇叭天线罩及喷焰对导弹近远场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60-88页 |
·引言 | 第60页 |
·含喇叭天线导弹的近远场分析 | 第60-73页 |
·导弹的天线罩模拟 | 第61-63页 |
·喇叭天线的建模 | 第63-64页 |
·含喇叭天线导弹的远场特性分析 | 第64-72页 |
·金属弹头与介质罩的后向散射特性分析 | 第66-69页 |
·介质罩含与不含喇叭天线时后向散射特性的分析 | 第69-72页 |
·含有喇叭天线的介质罩的近场特性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页 |
·色散介质电磁散射的三维ZT-FDTD分析 | 第73-81页 |
·Z变换的定义 | 第74-75页 |
·Z变换的褶积定理 | 第75-76页 |
·基于Z变换的三维FDTD递推式推导 | 第76-80页 |
·Z数值结果及算法验证 | 第80-81页 |
·喷焰对导弹的后向RCS影响 | 第81-86页 |
·喷焰为均匀等离子体时的后向散射 | 第81-82页 |
·喷焰为非均匀等离子体时的后向散射 | 第82-84页 |
·等离子对电磁波的吸收特性分析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结束语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