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导论 | 第8-11页 |
| ·研究国债规模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研究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9-10页 |
|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0-11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 ·研究的框架 | 第10-11页 |
| 2 国债理论概述 | 第11-23页 |
| ·西方国家国债理论的发展 | 第11-14页 |
| ·亚当·斯密的国债观点—国债有害论 | 第11-12页 |
| ·凯恩斯学派-国债有益论 | 第12-13页 |
| ·新经济学派的国债理论-国债负担论 | 第13-14页 |
| ·我国国债理论的发展 | 第14-20页 |
|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债思想 | 第14-16页 |
| ·中国转型期的国债理论与实践 | 第16-20页 |
| ·国债适度规模界定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我国国债适度规模分析 | 第23-35页 |
| ·国债适度规模指标分析 | 第24-34页 |
| ·从国民应债能力来考察我国国债适度规模 | 第24-30页 |
| ·从政府应债能力来考察我国国债适度规模 | 第30-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35-44页 |
| ·我国国债的功能 | 第35-39页 |
| ·国债的财政功能 | 第35-37页 |
| ·国债的金融功能 | 第37-38页 |
| ·国债的宏观调控功能 | 第38-39页 |
| ·国债规模扩张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 第39-43页 |
| ·影响国债规模扩张的因素 | 第39-41页 |
| ·国债规模扩张中存在的风险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我国适度国债规模政策建议 | 第44-54页 |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振兴国家财政 | 第44-47页 |
| ·把控制赤字和国债规模纳入中长期财政发展计划 | 第44-45页 |
| ·提高国家财力集中度,增强应债能力 | 第45页 |
|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降低不必要的国债规模 | 第45-46页 |
| ·将国债利息支出纳入财政预算,使国债规模扩张纳入法制化轨道 | 第46-47页 |
| ·加强国债管理,优化国债政策 | 第47-54页 |
| ·监督国债使用投向,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 | 第47-48页 |
| ·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偿债来源 | 第48页 |
| ·改变国债规模控制方式,对国债进行余额管理 | 第48-49页 |
| ·优化国债政策,调整期限、品种、使用者、持有者等 | 第49-52页 |
| ·化解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风险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 总结: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