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6页 |
·WDM光网络概述 | 第18-19页 |
·光交换技术概述 | 第19-24页 |
·光电路交换 | 第19-20页 |
·光分组交换 | 第20-21页 |
·光突发交换 | 第21-22页 |
·国内外光突发交换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光突发交换技术概述 | 第24-33页 |
·OBS的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 第24-31页 |
·OBS中QoS机制概述 | 第31-32页 |
·OBS故障管理机制概述 | 第32-3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 第33-36页 |
第二章 支持QOS的数据信道调度算法 | 第36-48页 |
·研究背景 | 第36-39页 |
·LAUC算法 | 第36-38页 |
·LAUC-VF算法 | 第38-39页 |
·基于数据突发长度的调度算法 | 第39-42页 |
·算法的思想描述 | 第39-40页 |
·算法的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基于空闲间隔的调度算法 | 第42-45页 |
·算法的思想描述 | 第42页 |
·AVB调度算法 | 第42页 |
·WAVB调度算法 | 第42-44页 |
·算法的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44-45页 |
·DBLD和VB两种算法的对比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基于突发丢失门限的OBS受限偏射路由算法 | 第48-61页 |
·研究背景 | 第48-50页 |
·无优先等级区分的基于突发丢失门限的受限偏射路由算法 | 第50-54页 |
·算法思路描述 | 第50-52页 |
·算法偏射条件检测函数的定义 | 第52页 |
·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第52-54页 |
·有优先等级区分的基于突发丢失门限的受限偏射路由算法 | 第54-59页 |
·算法思路描述 | 第55-56页 |
·算法条件检测函数的定义 | 第56-57页 |
·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基于负载平衡的路由机制 | 第61-75页 |
·研究背景 | 第61-62页 |
·符号定义 | 第62-63页 |
·负载平衡的路由机制实现 | 第63-67页 |
·节点有全波长变换功能 | 第64-66页 |
·节点无波长变换功能 | 第66-67页 |
·核心网络节点有全波长变换情况下的仿真 | 第67-72页 |
·仿真拓扑及仿真参数 | 第67-69页 |
·基于NSFNET拓扑的仿真及其分析 | 第69-71页 |
·基于USA拓扑的仿真及其分析 | 第71-72页 |
·核心网络节点无波长变换情况下的仿真 | 第72-73页 |
·波长变换对阻塞率性能影响的仿真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第五章 考虑抗毁性能的负载平衡路由机制 | 第75-89页 |
·研究背景 | 第75-76页 |
·符号定义 | 第76-78页 |
·各种保护策略描述 | 第78-81页 |
·共享通路保护策略 | 第78-79页 |
·节点全波长变换的情况(PI) | 第78页 |
·节点无波长变换的情况(PS) | 第78-79页 |
·共享链路保护策略 | 第79-81页 |
·节点全波长变换的情况(LI) | 第79-80页 |
·节点无波长变换的情况(LS) | 第80-81页 |
·性能仿真 | 第81-88页 |
·波长总数的仿真 | 第81-84页 |
·光纤总数的仿真 | 第84-87页 |
·剩余容量的仿真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第六章 基于告警过滤的故障监测机制 | 第89-10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91页 |
·具有故障监测功能的网元结构 | 第91-94页 |
·边缘及核心节点结构 | 第91-93页 |
·网元结构中的传输实体及告警能力 | 第93页 |
·网元结构中的附加设备及告警能力 | 第93-94页 |
·告警过滤机制 | 第94-95页 |
·故障定位机制 | 第95-96页 |
·性能仿真 | 第96-99页 |
·监测机制的健壮性分析 | 第99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基于探测突发的故障监测机制 | 第100-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0-101页 |
·探测突发及其帧格式 | 第101-104页 |
·基于探测突发的故障监测机制 | 第104-107页 |
·具有探测功能的网元结构 | 第104-106页 |
·故障识别机制 | 第106-107页 |
·基于探测圈覆盖的故障监测机制 | 第107-117页 |
·探测圈覆盖 | 第108-109页 |
·圈发现算法 | 第109-111页 |
·启发式深度优先搜索(HDFS) | 第109-110页 |
·最短路径欧拉匹配(SPEM) | 第110-111页 |
·启发式生成树圈覆盖算法(HST) | 第111页 |
·探测圈覆盖的评价标准 | 第111-113页 |
·不同拓扑下覆盖圈的计算和统计 | 第113-117页 |
·结论 | 第117-119页 |
全文总结 | 第119-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4页 |
个人简历 | 第134-135页 |
在读期间发表、录用和投出的文章 | 第135-136页 |
在读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