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开裂状况调查 | 第15-18页 |
·混凝土箱梁开裂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拉—压杆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国内拉—压杆理论研究现状 | 第24页 |
·国外拉—压杆理论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 第29-32页 |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第2章 国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研究 | 第32-68页 |
·引言 | 第32页 |
·混凝土应力限值 | 第32-43页 |
·混凝土应力限值规定的讨论 | 第33-34页 |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比较 | 第34-35页 |
·混凝土法向拉应力限值比较 | 第35-37页 |
·混凝土主拉应力限值比较 | 第37-38页 |
·混凝土剪应力限值比较 | 第38-39页 |
·混凝土各项应力限值协调性分析 | 第39-43页 |
·温度荷载 | 第43-48页 |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 | 第43页 |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F D60-2004) | 第43-44页 |
·铁路桥涵规范(TB 10002.3-2005) | 第44-45页 |
·美国规范AASHTO(2005) | 第45-46页 |
·英国桥规-Part2(BS5400-90) | 第46-47页 |
·新西兰桥梁规范 | 第47页 |
·各规范关于温度荷载规定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抗剪设计 | 第48-57页 |
·公路桥规(JTG D62-2004) | 第48-49页 |
·美国规范AASHTO(2005) | 第49-51页 |
·英国规范BS5400(1990) | 第51-53页 |
·各规范抗剪设计对比分析 | 第53-57页 |
·局部承压区设计 | 第57-66页 |
·JTG D62-2004局部承压区设计 | 第57-58页 |
·AASHTO后张法锚固区设计 | 第58-61页 |
·ACI318-05局部承压区设计 | 第61-62页 |
·BS5400局部承压区设计 | 第62-64页 |
·各规范局部承压设计对比分析 | 第64页 |
·各规范局部承压设计算例对比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3章 拉—压杆设计理论及模型评价准则 | 第68-90页 |
·引言 | 第68页 |
·拉—压杆模型的原理与思路 | 第68-71页 |
·结构分区 | 第68-70页 |
·拉—压杆模型的原理与思路 | 第70-71页 |
·拉—压杆模型的组成 | 第71页 |
·拉—压杆模型合理性评价准则及组合方法 | 第71-81页 |
·最小余能原理 | 第72-74页 |
·拉—压杆模型的判定准则 | 第74-78页 |
·拉—压杆模型的组合算法 | 第78-81页 |
·拉—压杆最小夹角取值范围 | 第81-85页 |
·弯剪构件力学图示及破坏形式 | 第81-82页 |
·拉—压杆最小夹角范围推导 | 第82-85页 |
·拉—压杆设计流程与规定 | 第85-89页 |
·拉—压杆法设计流程 | 第85-86页 |
·拉—压杆模型强度判定准则 | 第86-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应力对比分析 | 第90-110页 |
·引言 | 第90页 |
·工程概况及计算方法 | 第90-93页 |
·工程概况 | 第90-91页 |
·实体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91-92页 |
·计算方法与过程 | 第92-93页 |
·1/4L附近腹板应力对比分析 | 第93-101页 |
·截面正应力对比分析 | 第94-97页 |
·截面剪应力对比分析 | 第97-98页 |
·截面主拉应力对比分析 | 第98-100页 |
·预应力所引起的腹板竖向应力分析 | 第100-101页 |
·顶底板纵向索搭接段腹板应力对比分析 | 第101-108页 |
·截面正应力对比分析 | 第102-104页 |
·截面剪应力对比分析 | 第104-105页 |
·截面主拉应力对比分析 | 第105-107页 |
·预应力所引起的腹板竖向应力分析 | 第107-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第5章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锚固区拉—压杆设计研究 | 第110-140页 |
·端锚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设计 | 第111-131页 |
·单中心直锚 | 第111-121页 |
·单偏心直锚 | 第121-129页 |
·箱形截面偏心直锚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模型 | 第129-131页 |
·中间锚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设计 | 第131-139页 |
·底板齿台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设计 | 第132-136页 |
·底腹板齿台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设计 | 第136-139页 |
·结论 | 第139-140页 |
第6章 顶底板纵向索搭接段拉—压杆分析 | 第140-148页 |
·工程概况 | 第140-141页 |
·纵向索搭接段拉—压杆分析 | 第141-145页 |
·顶底板纵向搭接索反拱石效应 | 第141-142页 |
·顶底板纵向索搭接段应力状态分析 | 第142-143页 |
·拉—压杆分析 | 第143-145页 |
·非纵向索搭接梁段拉—压杆分析 | 第145-147页 |
·应力状态分析及拉—压杆模型选取 | 第146页 |
·拉—压杆分析 | 第146-147页 |
·结论 | 第147-148页 |
第7章 混凝土箱梁不同布索方式对比分析 | 第148-166页 |
·不同布索方式的理论依据及优缺点 | 第148-155页 |
·下弯索的理论依据及优缺点 | 第148-150页 |
·竖向预应力的理论依据及优缺点 | 第150-153页 |
·两种布索方式理论对比分析 | 第153-155页 |
·预应力损失对不同布索方式的影响 | 第155-159页 |
·竖向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 第155-158页 |
·纵向+竖向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 第158-159页 |
·超载对不同布索方式的影响 | 第159-164页 |
·剪力超载的影响 | 第160-162页 |
·剪力+弯矩超载的影响 | 第162-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164-16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6-169页 |
·主要结论 | 第166-168页 |
·展望 | 第168-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
附录A | 第170-176页 |
附录B | 第176-183页 |
B1 牛腿设计实例 | 第176-179页 |
B2 深梁设计实例 | 第179-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