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2页 |
·通风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施工进度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引水隧洞施工过程动态可视化仿真原理及实现方法 | 第24-37页 |
·引水隧洞施工过程动态仿真方法 | 第24-31页 |
·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原理 | 第24-25页 |
·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模型 | 第25-28页 |
·仿真计算与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 | 第31-35页 |
·工程三维动态可视化原理 | 第31-32页 |
·引水隧洞三维数字建模 | 第32-34页 |
·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分析 | 第34-35页 |
·隧洞施工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数学模型 | 第37-63页 |
·通风数值模拟理论 | 第37-43页 |
·直接数值模拟(DNS) | 第37页 |
·雷诺平均模拟(RANS) | 第37-43页 |
·大涡数值模拟(LES) | 第43页 |
·引水隧洞施工通风的控制方程 | 第43-47页 |
·拟单相流模型 | 第43-45页 |
·两相流模型 | 第45-47页 |
·引水隧洞施工通风的边界条件 | 第47-49页 |
·拟单相流边界条件 | 第47-49页 |
·两相流边界条件 | 第49页 |
·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49-63页 |
·计算网格 | 第49-51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51-57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57-63页 |
第四章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数值模拟的单值性条件 | 第63-75页 |
·几何条件 | 第63页 |
·物理条件 | 第63-64页 |
·初始条件 | 第64-73页 |
·引水隧洞通风计算的理论 | 第64-69页 |
·设计参数 | 第69页 |
·爆破参数的确定 | 第69-70页 |
·炮烟抛掷长度b 及CO 初始浓度C0 和粉尘的初始浓度的确定 | 第70-71页 |
·施工通风方案的确定 | 第71-73页 |
·边界条件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通风风流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5-92页 |
·验证分析 | 第75-78页 |
·风流的验证分析 | 第75-76页 |
·污染物分布验证的分析 | 第76-78页 |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8-92页 |
·施工通风流场模拟 | 第78-90页 |
·压力分布特征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污染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92-108页 |
·模拟环境目标的确定 | 第92页 |
·粉尘分布 | 第92-102页 |
·引水隧洞粉尘分布数值模拟方案的比较 | 第92-95页 |
·CO 分布和粉尘分布对比分析 | 第95页 |
·引水隧洞内的粉尘分布 | 第95-102页 |
·CO 分布 | 第102-107页 |
·引水隧洞开挖工作面附近的 CO 分布 | 第102-103页 |
·引水隧洞沿程的CO 分布 | 第103-105页 |
·引水隧洞拐角处的CO 分布 | 第105-106页 |
·引水隧洞内的CO 浓度分析 | 第106-107页 |
·引水隧洞施工爆破散烟通风时间的确定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 第108-118页 |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进度分析 | 第108-116页 |
·施工全过程动态可视化仿真模型 | 第108页 |
·基本参数的选取及计算公式 | 第108-111页 |
·合理配置机械设备 | 第111-112页 |
·全过程动态可视化仿真成果 | 第112-116页 |
·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 第116-118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18-121页 |
·结论 | 第118-120页 |
·展望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