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13-16页 |
| ·实验动物及组织 | 第13页 |
|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 ·SSH用引物与接头序列 | 第13-14页 |
| ·NSC用引物与接头序列 | 第14页 |
| ·菌株与载体 | 第14-15页 |
|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 ·大肠杆菌培养基 | 第15-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25页 |
| ·总RNA的提取和mRNA的分离纯化 | 第16-17页 |
| ·SMART cDNA的合成及纯化 | 第17-18页 |
| ·抑制消减杂交 | 第18-21页 |
| ·双链cDNA的酶切与纯化 | 第18页 |
| ·接头分子的连接与连接效率的检测 | 第18-19页 |
| ·两轮消减杂交及PCR扩增 | 第19-21页 |
| ·NSC法去除抑制消减杂交的背景 | 第21-23页 |
| ·NSC tester的合成 | 第21-22页 |
| ·NSC driver的合成 | 第22页 |
| ·NSC杂交 | 第22-23页 |
| ·连接、转化及消减cDNA的克隆 | 第23页 |
|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及质粒的提取 | 第23-24页 |
| ·斑点杂交检测 | 第24页 |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4-25页 |
| 3 结果 | 第25-33页 |
| ·抑制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差异基因的筛选策略 | 第25-26页 |
| ·mRNA的制备 | 第26-27页 |
|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27-28页 |
| ·RsaI酶切效果检测 | 第28页 |
| ·消减过程中连接效率及消减效率的检测 | 第28-29页 |
| ·消减产物的PCR扩增 | 第29页 |
| ·特异cDNA克隆的筛选 | 第29-31页 |
| ·NSC杂交除去背景 | 第29-30页 |
| ·cDNA文库的构建及质量检测 | 第30页 |
| ·重组子的酶切鉴定 | 第30-31页 |
| ·斑点杂交 | 第31页 |
| ·序列分析 | 第31-33页 |
| 4.讨论 | 第33-43页 |
| ·抑制消减杂交的优点与局限 | 第33-34页 |
| ·SSH技术的优点 | 第33-34页 |
| ·SSH技术的局限性 | 第34页 |
| ·消减文库中假阳性克隆的产生及去除---NSC方法 | 第34-36页 |
| ·SSH与NSC的联合应用 | 第36-37页 |
| ·针刺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7-43页 |
| ·不同方法与不同组别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 第37-38页 |
| ·基因抑制消减杂交与基因芯片的比较 | 第37页 |
| ·针刺预防与针刺治疗差异表达基因的比较 | 第37-38页 |
| ·针灸预防高胆固醇血症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8-43页 |
| ·alpha2-Heremans Schmid glycoprotein基因的功能 | 第38页 |
| ·ApoE基因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38-39页 |
| ·脂联素及其受体与肥胖相关性疾病 | 第39-40页 |
| ·a2巨球蛋白与免疫反应 | 第40-41页 |
| ·其他与针刺预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 第41-43页 |
| 5 小结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文献综述 | 第4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在读期间发表或接受的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