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9页 |
·自清洁陶瓷的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 | 第10-13页 |
·自清洁陶瓷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1页 |
·自清洁陶瓷的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发展及其晶体结构 | 第13-17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发展简介 | 第13-15页 |
·TiO_2的晶体结构 | 第15-17页 |
·TiO_2的光致特性 | 第17-21页 |
·TiO_2的光催化原理 | 第17-18页 |
·TiO_2的光致超亲水性机理 | 第18-21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技术 | 第21-24页 |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 第21-22页 |
·沉积贵金属 | 第22页 |
·复合半导体 | 第22-23页 |
·添加氧化剂 | 第23页 |
·掺杂非金属离子 | 第23-24页 |
·TiO_2的固化技术 | 第24-26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4-25页 |
·液相沉积法 | 第25-26页 |
·物理气相沉积法 | 第26页 |
·喷雾热分解法 | 第26页 |
·自清洁陶瓷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TiO_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方法 | 第29-35页 |
·TiO_2薄膜的制备 | 第29-30页 |
·实验设备及原料 | 第29页 |
·薄膜制备工艺 | 第29-30页 |
·TiO_2薄膜的性能测试 | 第30-35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0-31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31页 |
·XPS测试 | 第31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检测 | 第31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31页 |
·亲水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薄膜的附着力及稳定性、持久性 | 第34-35页 |
第三章 TiO_2薄膜的性能研究 | 第35-53页 |
·TiO_2薄膜的表观特性及附着力 | 第35-39页 |
·制备工艺参数 | 第35-36页 |
·薄膜的表观特性 | 第36-38页 |
·薄膜的附着力 | 第38-39页 |
·TiO_2的晶体结构及微观特征 | 第39-45页 |
·前躯体浓度对TiO_2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9-40页 |
·煅烧温度对TiO_2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0-43页 |
·TiO_2薄膜的微观形貌 | 第43-44页 |
·TiO_2溶胶和粉末的红外光谱 | 第44-45页 |
·TiO_2薄膜的亲水性能 | 第45-47页 |
·前躯体浓度对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煅烧温度对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 | 第46页 |
·薄膜厚度对亲水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TiO_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 第47-50页 |
·前躯体浓度对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煅烧温度对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薄膜厚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薄膜光致活性的稳定性、持久性 | 第50-52页 |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第四章 TiO_2薄膜可见光致活性的改善 | 第53-77页 |
·WO_3掺杂对TiO_2薄膜可见光致活性的改善 | 第53-61页 |
·实验部分 | 第53页 |
·不同样品的XRD图谱分析 | 第53-55页 |
·掺杂样品可见光照下的亲水性能 | 第55-56页 |
·掺杂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 第56-58页 |
·煅烧温度对掺杂样品光致活性的影响 | 第58-61页 |
·稀土La~(3+)掺杂对TiO_2薄膜可见光致活性的改善 | 第61-70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掺杂样品XRD图谱分析 | 第62-64页 |
·掺杂样品的XPS分析 | 第64-65页 |
·掺杂样品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65-66页 |
·掺杂样品可见照下的亲水性能 | 第66-67页 |
·掺杂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 第67-69页 |
·煅烧温度对掺杂样品光致活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N掺杂对TiO_2薄膜可见光致活性的改善 | 第70-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0页 |
·掺杂样品的XRD图谱分析 | 第70-72页 |
·掺杂样品的XPS分析 | 第72-73页 |
·掺杂样品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73-74页 |
·掺杂样品可见照下的亲水性能 | 第74-75页 |
·掺杂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 第75页 |
·本章小节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