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广播论文--广播中心、广播电台论文

数字调幅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数字广播概述第9-10页
   ·数字调幅广播的发展历史第10-11页
   ·国内外数字调幅广播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国外数字调幅广播的发展第11-12页
     ·国内数字调幅广播的发展第12页
   ·数字调幅广播的意义第12-13页
   ·数字调幅广播中的关键技术第13-15页
     ·信源编码第13-14页
     ·信道编码第14页
     ·调制解调技术第14-15页
   ·DRM数字广播系统第15-18页
     ·系统架构第15页
     ·DRM中的复用第15-16页
     ·传输结构第16-18页
   ·IBOC数字广播系统第18-20页
     ·系统结构第18-19页
     ·带宽与频谱占用第19页
     ·传输方式与OFDM参数选择第19-20页
     ·时间延迟分集和音频填补第20页
   ·研究内容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及OFDM系统第22-39页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第22-31页
     ·规则的LDPC码第22-23页
     ·不规则的LDPC码第23-24页
     ·LDPC码的置信度传播译码算法第24-27页
     ·置信度传播译码算法的密度演化分析第27-31页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第31-35页
     ·OFDM系统的结构第31-32页
     ·OFDM系统的调制原理第32-33页
     ·循环前缀第33-35页
     ·OFDM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第35页
   ·AM广播的信道环境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有记忆信道上LDPC码的译码第39-50页
   ·有记忆信道上的译码第39-41页
   ·基于噪声硬判决的LDPC译码算法第41-42页
   ·基于噪声软判决的联合估计与译码算法第42-46页
     ·算法思想第42-43页
     ·基于噪声软判决的联合估计与译码第43-44页
     ·算法的因子图解释第44-46页
   ·仿真结果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速率兼容的LDPC码的分析和设计第50-64页
   ·删余LDPC码第51-52页
     ·LDPC码第51页
     ·删余LDPC码第51-52页
   ·LDPC码的高斯近似分析第52-57页
     ·规则LDPC码的高斯近似分析第53-55页
     ·不规则LDPC码的高斯近似分析第55-57页
   ·删余LDPC码的高斯近似分析第57-60页
     ·删余LDPC码分析第57-59页
     ·删余分布的优化第59-60页
   ·删余分布设计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调幅数字广播中的信道估计第64-80页
   ·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算法第64-68页
     ·基于训练的算法第65-66页
     ·盲算法第66-67页
     ·半盲算法第67-68页
   ·系统模型第68-71页
     ·信道模型第68页
     ·系统描述第68-70页
     ·导频放置方式第70-71页
   ·信道估计第71-74页
     ·时间方向插值估计器第71-72页
     ·多径扩展域处理第72-73页
     ·多谱勒扩展域处理第73-74页
   ·算法分析第74-76页
     ·LS估计的性能第74页
     ·时间方向插值性能第74-75页
     ·多径扩展域多径选择增益第75页
     ·多普勒扩展域滤波增益第75-76页
   ·仿真结果第76-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基于LDPC码的多层编码调制系统第80-98页
   ·编码调制技术第80-84页
     ·网格编码调制第80-81页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第81-82页
     ·多级编码调制第82-84页
   ·MLC中的关键问题第84-87页
     ·分量码的设计第84-87页
     ·映射规则及标签第87页
   ·MLC编码方案的译码第87-91页
     ·最大似然译码第87-88页
     ·多级译码算法第88-90页
     ·并行译码算法第90-91页
     ·三种译码方法的比较第91页
   ·基于LDPC的多层编码调制数字广播系统第91-97页
     ·系统框架第92-93页
     ·LDPC作为分量码时的MSD译码算法第93-95页
     ·两级MSD译码实现第95-96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98-100页
   ·论文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第98-99页
   ·研究工作的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智能控制的AGV路径规划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因素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