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举证时限的制度基础及相关立法例 | 第8-18页 |
(一) 举证时限的制度基础 | 第8-10页 |
1、程序安定理论 | 第8-9页 |
2、诚实信用原则 | 第9-10页 |
3、诉讼经济原则 | 第10页 |
(二) 各国适用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例 | 第10-18页 |
1、英美法系国家的举证时限制度 | 第11-13页 |
2、大陆法系国家的举证时限制度 | 第13-17页 |
3、对两大法系举证时限制度的评述 | 第17-18页 |
二、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及其存在的缺陷 | 第18-30页 |
(一) 我国的民事举证时限制度 | 第18-20页 |
(二) 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0-30页 |
1、与民事诉讼的某些制度存在冲突 | 第20-21页 |
2、未确定既判力上的失权效力 | 第21-22页 |
3、条款规定不明确、相互矛盾及重复 | 第22-25页 |
(1) 条款规定不明确 | 第22-23页 |
(2) 条款间存在矛盾 | 第23-24页 |
(3) 条款存在重复现象 | 第24-25页 |
4、制度内容不完善 | 第25-30页 |
(1) 被告答辩失权制度的问题 | 第25-26页 |
(2) 诉讼请求增加、变更及提起反诉的举证时限问题 | 第26-27页 |
(3) 鉴定申请与举证时限的问题 | 第27-28页 |
(4) 对第三人参加诉讼的举证时限问题 | 第28-29页 |
(5) 发回重审案件的举证时限问题 | 第29-30页 |
三、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30-34页 |
(一)完善审前程序 | 第30-31页 |
(二)加强当事人及其律师在举证时限制度中的作用 | 第31-33页 |
(三)建立相应的补救措施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