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Contents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 ·现实意义 | 第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综述 | 第16-2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0-22页 |
| ·预期目标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广东产业集群及其物流发展概况 | 第22-34页 |
| ·广东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 | 第22-29页 |
| ·广东集群经济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 第22-23页 |
| ·广东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 | 第23-24页 |
| ·广东集群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演进趋势 | 第24-26页 |
| ·产业集群在广东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 ·广东产业集群的物流发展现状 | 第29-32页 |
| ·WTO、CEPA、“9+2”与广东物流业 | 第29-31页 |
| ·基于产业集群的广东物流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产业集群发展理论 | 第34-54页 |
| ·集群化产业发展理论 | 第34-43页 |
| ·关于产业集群 | 第34页 |
| ·产业集群发展模型 | 第34-39页 |
| ·产业集群供应链系统效率机制 | 第39-43页 |
| ·产业集群的物流理论 | 第43-51页 |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第43-46页 |
| ·3PL、4PL和 SPL理论 | 第46-49页 |
| ·电子商务与物流 | 第49-50页 |
| ·区域物流理论 | 第50-51页 |
| ·科学发展观和产业集群 | 第51-54页 |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根本要求 | 第51页 |
| ·科学发展观对产业集群的物流发展的指导意义 | 第51-54页 |
| 第四章 产业集群物流 | 第54-68页 |
| ·产业集群物流的内涵 | 第54-59页 |
| ·产业集群——一个隐性的物流系统 | 第54-57页 |
| ·现代物流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 第57-58页 |
| ·服务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物流战略 | 第58-59页 |
| ·产业集群物流的内涵 | 第59页 |
| ·国内产业集群物流的发展趋势 | 第59-61页 |
| ·私营化 | 第59-60页 |
| ·信息化和一体化 | 第60页 |
| ·绿色物流 | 第60页 |
| ·精益物流 | 第60页 |
| ·电子商务物流 | 第60页 |
| ·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物流 | 第60-61页 |
| ·广东产业集群物流发展的实例分析 | 第61-68页 |
| ·基于产业集群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以宝供登陆顺德产业集群为例 | 第61-62页 |
| ·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以广州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 第62-63页 |
| ·发展适应集群经济的物流系统—以佛山产业集群为例 | 第63-68页 |
| 第五章 广东产业集群物流的发展模式 | 第68-76页 |
| ·广东产业集群物流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 第68-69页 |
| ·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 | 第68页 |
| ·系统协调规划原则 | 第68-69页 |
| ·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的原则 | 第69页 |
| ·规范化原则 | 第69页 |
| ·广东产业集群物流运作的基本模式 | 第69-71页 |
| ·仓储式销售及配送制 | 第70页 |
| ·企业间的物流共同化 | 第70-71页 |
| ·集群物流网络系统 | 第71页 |
| ·广东产业集群物流合作的治理模式 | 第71-76页 |
| ·产业集群物流合作的治理模式 | 第71-73页 |
| ·产业集群物流合作的综合成本 | 第73-74页 |
| ·广东产业集群物流合作治理模式的选择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