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ec隧道交换技术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9-11页 |
| 第二章 VPN隧道交换技术综述 | 第11-19页 |
| ·隧道交换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 ·3Com的L2TP隧道交换 | 第11-12页 |
| ·Cisco的L2TP隧道交换 | 第12-13页 |
| ·IETF的L2TP隧道交换草案 | 第13页 |
| ·IPSec隧道交换 | 第13-14页 |
| ·隧道交换技术的分类 | 第14-17页 |
| ·按应用模式分类 | 第15页 |
| ·按隧道交换路由查询方式分类 | 第15-16页 |
| ·按隧道交换实现方式分类 | 第16页 |
| ·按隧道交换的依据分类 | 第16页 |
| ·按隧道协议分类 | 第16-17页 |
| ·按隧道交换的时效分类 | 第17页 |
| ·现有隧道交换技术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隧道交换体系结构 | 第19-27页 |
| ·隧道交换的应用模式 | 第19-22页 |
| ·外网两条隧道间的隧道交换 | 第19-20页 |
| ·内外网之间的隧道交换 | 第20-21页 |
| ·层次树型隧道交换 | 第21-22页 |
| ·隧道交换的体系结构 | 第22-24页 |
| ·交换与路由 | 第22页 |
| ·隧道交换的体系结构 | 第22-24页 |
| ·关键问题 | 第24-26页 |
| ·VPN功能与隧道交换功能的一体化 | 第24-25页 |
| ·隧道交换的实现方式 | 第25页 |
| ·隧道动态交换机制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IPsec隧道动态交换机制 | 第27-35页 |
| ·概述 | 第27-28页 |
| ·身份认证与隧道交换初始化 | 第28-29页 |
| ·集中式交换路由动态查询 | 第29-31页 |
| ·设计思想 | 第29-30页 |
| ·隧道动态交换路由查询算法 | 第30-31页 |
| ·动态自动探测交换路由 | 第31-33页 |
| ·设计思想 | 第31-32页 |
| ·探测隧道交换路由 | 第32-33页 |
| ·两种实现方式的比较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IPsec隧道交换一体化实现技术 | 第35-44页 |
| ·概述 | 第35-36页 |
| ·加解密方式 | 第36-37页 |
| ·IP封装方式 | 第37-38页 |
| ·两种实现方式的一体化设计 | 第38-43页 |
| ·隧道交换相关表结构设计 | 第39-42页 |
| ·一体化处理流程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六章 IPsec隧道交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57页 |
| ·概述 | 第44-46页 |
| ·研制目标 | 第44-45页 |
| ·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 ·设计思想 | 第46页 |
| ·总体结构 | 第46-48页 |
| ·操作系统及硬件考虑 | 第46-47页 |
| ·总体结构 | 第47-48页 |
| ·IPsec隧道交换网关的数据包处理流程 | 第48-51页 |
| ·数据包外出处理 | 第48-50页 |
| ·数据包的进入处理 | 第50-51页 |
| ·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代理模块 | 第51-53页 |
| ·隧道交换控制模块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7-59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课题经历 | 第62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