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旋毛虫43kDa抗原基因重组质粒pET30a(+)-Ts43的构建与表达

1 前言第1-12页
   ·旋毛虫病的危害及流行现状第10页
   ·旋毛虫病的诊断和预防第10-11页
   ·旋毛虫43kDa的特性、定位、功能及现况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2-25页
   ·常用生化试剂第12-13页
   ·主要仪器第13-14页
   ·宿主菌与质粒第14-15页
   ·虫种来源第15页
   ·实验用小鼠与人血清第15页
   ·培养基及常用试剂配方第15-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引物设计第18页
   ·旋毛虫感染动物及旋毛虫肌幼虫的收集第18-19页
   ·总RNA的提取第19页
   ·逆转录反应获得cDNA第19-20页
   ·PCR反应第20页
   ·PCR产物鉴定第20页
   ·43kDa抗原基因二轮PCR产物及表达载体pET30a(+)双酶切第20页
   ·胶回收试剂盒回收酶切产物第20-21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1页
   ·连接反应第21页
   ·转化实验第21-22页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22页
   ·阳性重组子的保存第22-23页
   ·上海生工公司测序第23页
   ·序列分析第23页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23页
   ·SDS-PAGE电泳第23-24页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第24-25页
3 结果第25-37页
   ·43kDa抗原基因的引物设计第25-26页
   ·RT-PCR扩增产物电泳第26-27页
   ·Ts43和pET30a(+)分别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后胶回收第27-28页
   ·pET30a(+)-Ts43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酶切鉴定第28-29页
   ·目的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第29-32页
   ·重组质粒pET30a(+)-Ts43在E.coliBL21中的表达第32-33页
   ·旋毛虫Ts43基因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第33-34页
   ·重组蛋白与其他寄生虫感染的小鼠和人血清的Western blot结果第34-35页
   ·旋毛虫43kDa重组蛋白二级结构及抗原性预测第35-37页
4 讨论第37-46页
   ·旋毛虫43kDa抗原的分子结构、定位、生化特性及功能第37页
   ·总RNA的提取第37-38页
   ·目的基因的获得与扩增第38-41页
   ·旋毛虫重组质粒pET30a(+)-Ts43的构建和Ts43基因序列分析第41页
   ·旋毛虫pET30a(+)-Ts43/BL21的表达第41-43页
   ·重组蛋白的免疫学鉴定第43-44页
   ·交叉反应第44-46页
5 结论第46页
6 参考文献第46-51页
综述:旋毛虫重组抗原的体外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第51-70页
附录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形态滤波算法研究
下一篇:EQFD及其在三维并行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