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废气的放射性污染 | 第9页 |
| ·废水的放射性污染 | 第9-10页 |
| ·固体废物的放射性污染 | 第10页 |
| ·其他问题 | 第10-11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问题 | 第12页 |
| ·技术关键 | 第12-13页 |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3-19页 |
| ·放射性测量仪器现状 | 第13-14页 |
| ·我国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4页 |
| ·国内外伴生矿放射性环境污染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内外伴生矿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第3章 伴生矿放射性测量 | 第19-34页 |
| ·测量方案 | 第19-20页 |
| ·现场测量仪器及方法 | 第20-24页 |
| ·陆地γ辐射剂量率的测量 | 第20-21页 |
| ·空气中氡及其子体α潜能浓度的测量 | 第21-23页 |
| ·土壤氡析出率的测量 | 第23-24页 |
| ·实验室分析仪器及方法 | 第24-28页 |
| ·固体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测量 | 第24-26页 |
| ·评价区内水体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及总α、总β的测量 | 第26-27页 |
| ·重要居民区放射性气溶胶总α、总β的测量 | 第27-28页 |
| ·误差与数据处理 | 第28-32页 |
| ·数理统计基础知识 | 第28-29页 |
| ·实验误差 | 第29-30页 |
|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 ·检测下限 | 第31-32页 |
| ·监测结果的正确表达 | 第32页 |
| ·质量保证 | 第32-34页 |
| 第4章 伴生矿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 第34-62页 |
| ·评价概述 | 第34-37页 |
| ·伴生矿放射性环境现状评价 | 第37-42页 |
| ·陆地γ辐射现状评价 | 第37-39页 |
| ·大气放射性环境现状评价 | 第39-40页 |
| ·土壤放射性环境现状评价 | 第40-41页 |
| ·水环境放射性现状评价 | 第41页 |
| ·主要粮食产品放射性核素含量现状评价 | 第41-42页 |
| ·放射性环境现状综合评价 | 第42页 |
| ·正常工况下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 第42-57页 |
| ·γ辐射影响评价 | 第42-44页 |
| ·大气环境的放射性影响评价 | 第44-50页 |
| ·土壤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 第50-51页 |
| ·水环境的放射性影响评价 | 第51-53页 |
| ·对农作物的放射性影响评价 | 第53-56页 |
| ·辐射剂量评价 | 第56-57页 |
| ·非正常工况下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 第57-59页 |
| ·矿石、废矿石及废渣堆场的辐射安全距离 | 第59页 |
| ·放射性事故风险评价 | 第59-60页 |
| ·公众辐射剂量安全与搬迁 | 第60-62页 |
| 第5章 伴生矿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 | 第62-67页 |
|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第62-64页 |
| ·水污染防治措施 | 第64-65页 |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 第65页 |
| ·其他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