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中对象主体参与问题研究

前言第1-9页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对象主体参与问题的提出第9-19页
 (一) 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发展现状第9页
  1、社会保障的含义第9页
  2、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第9页
 (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从“国家保障”到“社会保障”第9-11页
  1、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第10页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第10-11页
 (三) 社会保障对象主体参与问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第11-16页
  1、社会保障对象主体参与作用的发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第11-12页
  2、社会保障对象主体参与作用发挥的相关理论依据第12-16页
 (四) 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提出及前人研究成果概述第16-19页
  1、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由来第16-17页
  2、前人对于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成果概述第17-19页
二、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及社会保障对象参与情况考察第19-32页
 (一) 失地农民问题的由来第19-20页
 (二)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第20-25页
  1、失地农民保障安置的几个阶段第20页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考察第20-24页
  3、失地农民个案访谈及分析第24-25页
 (三) 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象主体参与情况分析第25-32页
  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单一,保障水平过低第25-26页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失地农民参保率低第26-27页
  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筹资、运营渠道单一,监管不利第27-29页
  4、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偏低,再就业困难第29-30页
  5、失地农民在社会保障中主体地位不明确,自身保障意愿很难得以表达实现第30页
  6、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监管不力第30-32页
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与社会保障对象的参与第32-39页
 (一)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理念与原则第32-33页
  1、以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第32页
  2、建构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第32页
  3、明确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制度第32-33页
  4、建立项目完整、多方参与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第33页
  5、因地制宜制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与措施第33页
  6、发挥失地农民主体参与性第33页
 (二)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与失地农民主体参与作用的发挥第33-39页
  1、建立项目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第35-36页
  2、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覆盖面第36-37页
  3、建立并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第37-38页
  4、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第38页
  5、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监管第38-39页
四、制约失地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因素及相关对策第39-44页
 (一) 影响失地农民主体参与作用发挥的因素第39-41页
  1、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第39页
  2、失地农民思想意识转变较慢,适应性较差第39-40页
  3、失地农民维权意识薄弱第40页
  4、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意识缺乏第40页
  5、失地农民主体参与缺乏制度支持第40-41页
 (二) 失地农民即社会保障对象主体参与作用的发挥第41-44页
  1、失地农民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第41页
  2、失地农民应该增强市民意识与权利意识第41-42页
  3、失地农民应增强群体意识,使保障意愿得到更好地表达、实现第42页
  4、失地农民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去第42-43页
  5、政府应该为失地农民主体参与提供制度支持第43-44页
五、结论与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49-52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PRS的无线报警系统
下一篇:克氏原螯虾食性、生长与掘洞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