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引言 | 第7-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7-8页 |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 第8-9页 |
·研究范围与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吉林省自然、经济状况概述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 第13-21页 |
·生态足迹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13页 |
·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生态足迹理论框架和计算模型 | 第15-16页 |
·基本理论框架 | 第15页 |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 第15-16页 |
·生态足迹的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国内外的应用和实践 | 第17-19页 |
·区域生态足迹研究 | 第17-18页 |
·产业生态足迹及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 | 第19页 |
·生态足迹理论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第三章、吉林省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发展趋势预测 | 第21-28页 |
·基础数据和参数的选取 | 第21-24页 |
·数据获取方式 | 第21页 |
·资源账户的划分方式和土地的折算类型 | 第21-22页 |
·转换因子的选取 | 第22页 |
·账户调整 | 第22-24页 |
·吉林省1993-2002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 | 第24-26页 |
·吉林省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汇总 | 第24页 |
·吉林省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汇总 | 第24-25页 |
·吉林省生态赤字计算结果汇总 | 第25-26页 |
·古林省生态足迹短期发展趋势预测模型 | 第26-28页 |
·预测方法和手段 | 第26页 |
·预测模型的基本结构 | 第26-27页 |
·吉林省2003-2008年生态足迹短期预测结果 | 第27-28页 |
第四章、分析与讨论 | 第28-35页 |
·吉林省生态足迹的资源压力分析 | 第28-34页 |
·生态足迹构成及结构变化分析 | 第28-31页 |
·生态承载力变化成因分析 | 第31页 |
·吉林省生态足迹横向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形成资源压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资源环境压力下吉林省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