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吉林省生态足迹初探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引言第7-13页
   ·问题的提出第7-9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7-8页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第8-9页
   ·研究范围与研究意义第9-13页
     ·吉林省自然、经济状况概述第9-11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1-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第二章、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第13-21页
   ·生态足迹理论产生的背景第13页
   ·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概念第13-15页
   ·生态足迹理论框架和计算模型第15-16页
     ·基本理论框架第15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第15-16页
   ·生态足迹的理论研究第16-17页
   ·国内外的应用和实践第17-19页
     ·区域生态足迹研究第17-18页
     ·产业生态足迹及相关研究第18-19页
   ·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第19页
   ·生态足迹理论发展趋势第19-21页
第三章、吉林省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发展趋势预测第21-28页
   ·基础数据和参数的选取第21-24页
     ·数据获取方式第21页
     ·资源账户的划分方式和土地的折算类型第21-22页
     ·转换因子的选取第22页
     ·账户调整第22-24页
   ·吉林省1993-2002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第24-26页
     ·吉林省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汇总第24页
     ·吉林省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汇总第24-25页
     ·吉林省生态赤字计算结果汇总第25-26页
   ·古林省生态足迹短期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第26-28页
     ·预测方法和手段第26页
     ·预测模型的基本结构第26-27页
     ·吉林省2003-2008年生态足迹短期预测结果第27-28页
第四章、分析与讨论第28-35页
   ·吉林省生态足迹的资源压力分析第28-34页
     ·生态足迹构成及结构变化分析第28-31页
     ·生态承载力变化成因分析第31页
     ·吉林省生态足迹横向比较分析第31-32页
     ·形成资源压力的主要因素分析第32-34页
   ·资源环境压力下吉林省发展的战略选择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件无线电数字下变频的研究及系统仿真
下一篇:定向凝固AZ31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