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六种蟋蟀细胞遗传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0-19页 |
| 1 分类学的现状与前景 | 第10页 |
| ·分类学的现状 | 第10页 |
| ·分类学的前景 | 第10页 |
| 2 细胞分类学的理论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0-15页 |
| ·细胞分类学的概念 | 第10页 |
| ·细胞分类学的研究材料 | 第10-11页 |
| ·细胞分类学的研究理论 | 第11-13页 |
| ·细胞分类学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核型 | 第13-15页 |
| ·带型 | 第15页 |
| 3 蟋蟀总科的细胞分类学研究的现状 | 第15-17页 |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19-24页 |
| 1 材料 | 第19页 |
| 2 研究中使用的主要用具、仪器、药品 | 第19-20页 |
| ·用具 | 第19-20页 |
| ·仪器 | 第20页 |
| ·药品 | 第20页 |
| 3 实验步骤 | 第20-22页 |
| ·野外工作 | 第20页 |
| ·室内工作 | 第20-22页 |
| ·染色体制片 | 第20-21页 |
| ·C-带分带处理程序 | 第21-22页 |
| ·饱和Ba(OH)2处理 | 第21页 |
| ·2×SSC液温浴 | 第21页 |
| ·吉姆萨染液染色 | 第21页 |
| ·镜检 | 第21页 |
| ·封片 | 第21页 |
| ·摄影、冲洗、放大 | 第21-22页 |
| ·染色体的剪贴、测量 | 第22页 |
| ·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2页 |
| 4 本文采用的染色体分析项目 | 第22-24页 |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22-23页 |
| ·染色体数目统计 | 第22页 |
| ·染色体实际长度 | 第22页 |
| ·染色体相对长度 | 第22-23页 |
| ·染色体C带带型分析 | 第23-24页 |
| ·染色体C带位置 | 第23页 |
| ·染色体上C带的相对含量 | 第23页 |
| ·C带结构异染染色体上C带的相对含量 | 第23-24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与比较分析 | 第24-33页 |
| 1 结果 | 第24-31页 |
| ·长翅灶蟋 | 第25-26页 |
| ·短翅灶蟋 | 第26-27页 |
| ·长瓣树蟋 | 第27-28页 |
| ·黑脸油葫芦 | 第28-29页 |
| ·黄脸油葫芦 | 第29-30页 |
| ·黄褐油葫芦 | 第30-31页 |
| 2 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 ·黑脸油葫芦、黄脸油葫芦和黄褐油葫芦的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 ·长翅灶蟋和短翅灶蟋的比较分析 | 第32页 |
| ·油葫芦属和灶蟋属的比较分析 | 第32页 |
| ·树蟋科和蟋蟀科的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 1 结论 | 第33页 |
| 2 讨论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