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工程款拖欠的政府监管与治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我国建筑市场的现实状况 | 第8-10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政府监管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 第19-22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建筑市场工程款拖欠以及治理 | 第22-38页 |
·工程款拖欠的状况及其危害 | 第22-26页 |
·工程款拖欠的规模和影响深度 | 第22页 |
·工程款拖欠的特点 | 第22-24页 |
·工程款拖欠的危害 | 第24-26页 |
·工程款拖欠的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建筑市场的发育不完善 | 第26-27页 |
·政府对业主的监管“缺位” | 第27-29页 |
·业主方面的原因 | 第29-30页 |
·承包商方面的原因 | 第30-31页 |
·政府治理工程款拖欠的现状 | 第31-37页 |
·治理拖欠的相关政策 | 第31-33页 |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制度的试点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建筑市场政府监管 | 第38-56页 |
·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基础 | 第38-45页 |
·市场失灵的一般性理论 | 第38-40页 |
·建筑市场失灵的特殊性 | 第40-44页 |
·政府干预、政府监管与建筑市场政府监管 | 第44-45页 |
·政府监管的有限性 | 第45-47页 |
·政府监管失灵 | 第45-47页 |
·我国建筑市场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政府监管的有效性 | 第47-50页 |
·政府监管与市场自治的边界 | 第47-49页 |
·政府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49-50页 |
·我国建筑市场政府监管的职能定位 | 第50-55页 |
·政府监管的原则 | 第50-51页 |
·政府监管的内容 | 第51-53页 |
·政府监管与制度建设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制度 | 第56-79页 |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 | 第56-62页 |
·担保和工程担保的方式 | 第56-58页 |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的内涵 | 第58-62页 |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制度的设计 | 第62-67页 |
·承保模式及主体 | 第62-64页 |
·保函的具体内容 | 第64-67页 |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制度在我国推行的现实条件 | 第67-71页 |
·有利条件 | 第67-68页 |
·推行障碍 | 第68-71页 |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制度的强制性推行 | 第71-78页 |
·运行机制 | 第71-72页 |
·运行程序 | 第72-73页 |
·实施模式 | 第73-76页 |
·推行范围 | 第76-77页 |
·推行步骤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经验与启示:政府监管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 第79-86页 |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制度试点的经验与启示 | 第79-81页 |
·政府监管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