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双边贸易互补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 ·本文结构安排及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 第2章 贸易互补性相关理论与实证检验方法 | 第14-26页 |
| ·贸易互补性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17页 |
| ·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20页 |
| ·实证检验方法 | 第20-26页 |
| ·净贸易比皮尔逊系数相关分析法 | 第20-21页 |
| ·竞争互补指数法 | 第21-22页 |
|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法 | 第22-25页 |
| ·产业内贸易指数法 | 第25页 |
| ·检验方法及指标的选取 | 第25-26页 |
| 第3章 两岸贸易概况及互补性基本判定 | 第26-43页 |
| ·两岸贸易概况 | 第26-38页 |
| ·贸易总额高速增长 | 第26-29页 |
| ·贸易关系日益紧密 | 第29-33页 |
| ·双边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 第33-38页 |
| ·两岸比较优势分析 | 第38-41页 |
| ·自然资源丰裕度比较 | 第38-39页 |
| ·劳动力丰裕度比较 | 第39页 |
| ·资本丰裕度比较 | 第39-40页 |
| ·技术研发投入相对强度比较 | 第40-41页 |
| ·两岸贸易互补性基本判定 | 第41-43页 |
| 第4章 两岸贸易互补性实证检验 | 第43-67页 |
| ·两岸整体贸易互补性检验 | 第43-46页 |
| ·两岸贸易结构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 ·两岸竞争互补指数 | 第44-45页 |
| ·方法比较及整体互补性检验结论 | 第45-46页 |
| ·两岸产业内贸易互补检验 | 第46-48页 |
| ·两岸产业间贸易互补检验 | 第48-65页 |
| ·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 ·SITC两大类分析 | 第49-52页 |
| ·按产品要素三大类分析 | 第52-54页 |
| ·SITC一位数10大类产品分析 | 第54-58页 |
| ·SITC三位数261组产品分析 | 第58-61页 |
| ·按产业分类14大类产品分析 | 第61-65页 |
| ·检验结果 | 第65-67页 |
| 第5章 结束语 | 第67-71页 |
|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7-70页 |
| ·本文结论 | 第67-68页 |
| ·政策建议 | 第68-70页 |
|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70-71页 |
| ·研究创新 | 第70页 |
| ·研究不足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附录 | 第74-111页 |
| 附录Ⅰ 计算结果 | 第74-110页 |
| 附录Ⅱ 分类根据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