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涨跌停板制度效应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涨跌停板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涨跌停板制度的内涵 | 第10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本文结构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 | 第12-15页 |
·本文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涨跌停板制度效应评价方案设置 | 第15-23页 |
·涨跌停板制度现状 | 第15-18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涨跌停板制度的现状 | 第15-16页 |
·我国涨跌停板制度现状 | 第16-18页 |
·涨跌停板制度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涨跌停板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 | 第18-19页 |
·负面效应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 第19-21页 |
·涨跌停板制度效应评价方案 | 第21-23页 |
·涨跌停板制度流动性干扰假设 | 第22页 |
·涨跌停板制度波动性溢出假设 | 第22页 |
·涨跌停板制度磁吸效应假设 | 第22-23页 |
第3章 涨跌停板制度下流动性干扰效应检验 | 第23-32页 |
·流动性的衡量指标选择 | 第23-25页 |
·流动性的测度方法介绍 | 第23-24页 |
·流动性度量方法选择 | 第24-25页 |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涨跌停板限制对期货市场流动性影响分析 | 第26-30页 |
·数据分组情况 | 第27页 |
·实证结果 | 第27-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涨跌停板制度的波动性溢出效应假设检验 | 第32-40页 |
·波动性衡量指标选择 | 第32页 |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涨跌停板制度对波动性影响分析 | 第33-38页 |
·涨跌停板对成交量和持仓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实证结果 | 第34-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涨跌停板制度磁吸效应检验 | 第40-48页 |
·磁吸效应衡量指标选择 | 第40页 |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涨跌停板制度磁吸效应检验 | 第43-48页 |
·沪铜合约检验 | 第43-45页 |
·大豆一号合约检验 | 第45-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对今后的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