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刑事被害人上诉权概述 | 第11-22页 |
·刑事被害人概念界定及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 第11-14页 |
·被害人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被害人特征 | 第12-13页 |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 第13-14页 |
·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含义和性质 | 第14-17页 |
·被害人上诉权的含义 | 第14-15页 |
·被害人上诉权的性质 | 第15-17页 |
·国外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比较考察 | 第17-22页 |
·对职权主义诉讼中被害人上诉权的考察 | 第17-19页 |
·对当事人主义诉讼中被害人上诉权的考察 | 第19页 |
·比较评析和前瞻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价值和功能 | 第22-31页 |
·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价值 | 第22-26页 |
·公正价值 | 第22-23页 |
·秩序价值 | 第23-24页 |
·效益价值 | 第24-25页 |
·民主、科学价值 | 第25-26页 |
·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功能 | 第26-31页 |
·纠错、防错功能 | 第26-27页 |
·安抚、说服功能 | 第27-28页 |
·平衡利益关系功能 | 第28-29页 |
·保障司法终局性和权威性功能 | 第29页 |
·统一司法适用功能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法律确立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9页 |
·关于应否确立我国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理论争议 | 第31-32页 |
·我国确立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 | 第32-36页 |
·弥补公诉之不足 | 第32-33页 |
·保证诉权的完整性、制约审判权 | 第33-34页 |
·确保被害人的当事人诉讼地位名实相符 | 第34页 |
·保护公众信赖利益 | 第34-35页 |
·符合国际法律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我国确立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可行性 | 第36-39页 |
·有历史经验可供借鉴 | 第36页 |
·有国际先例可资借鉴 | 第36页 |
·不会冲击“上诉不加刑”原则 | 第36页 |
·不会影响二审程序的性质 | 第36-37页 |
·不会增加二审法院负担,降低诉讼效率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上诉权制度的建构设想 | 第39-47页 |
·刑事被害人上诉权制度 | 第39-44页 |
·确立被害人有限上诉权的必要性 | 第39-42页 |
·确立被害人有限上诉权的具体构想 | 第42-44页 |
·确立被害人有限上诉权的立法建议 | 第44页 |
·刑事被害人上诉权的配套制度 | 第44-47页 |
·明确规定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共同起诉人的地位 | 第44-45页 |
·积极了解被害人的反映和心理状况 | 第45页 |
·完善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规定 | 第45页 |
·建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 | 第45页 |
·创立被害人咨询机构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